“失眠星人”养活了谁?
创始人
2025-07-26 22:06:35
0

“失眠星人”养活了谁?

成年人的“困”境催生千亿元蓝海

中国会计报记者 罗莎

凌晨3点,26岁的会计冯晴在黑暗中睁开眼,手机屏幕的微光映出她疲惫却清醒的脸。在这条“失眠战线”上,她已和自己较劲整整半年——从大学时沾床就睡的“睡神”,到如今被工作压力、房租与生活琐碎裹挟的“夜猫子”,她的睡眠变迁,恰似当下无数年轻人的生存缩影。

睡不着的年轻人

社交媒体上,失眠话题早已突破圈层,话题阅读量超9亿次,小红书“失眠”相关笔记浏览量破26亿次,豆瓣“失眠者小组”聚集着数万“失眠星人”。“凌晨四点的天花板比任何风景都熟悉”“身体累成狗,大脑却在蹦迪”,这些自嘲式的吐槽背后,是年轻人难以言说的焦虑。

冯晴的失眠始于一次职场批评。那晚,领导的话像单曲循环在脑海里回放,她数到第300只羊时,窗外已泛起鱼肚白。此后,失眠成了常态:试过运动到筋疲力尽,结果大脑更兴奋;收藏100首助眠白噪声,却在寂静中更听得清自己的心跳;正念冥想时,杂念比呼吸还密集。“就像身体躺在地上,灵魂却在跑马拉松。”她苦笑说。

这种困境并非个例。2024年《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近六成人存在失眠症状,20—35岁群体占比超七成。28岁的程序员杜宇坦言,加班到凌晨后,即使身体极度疲惫,头脑也非常兴奋,常常睁眼到天亮;教师林暮雨则被备课压力困住,“闭上眼全是学生的试卷和家长的消息”。从都市白领到职场新人,失眠正以“流行病”姿态席卷年轻一代。

失眠者撑起的“睡眠经济”

年轻人的焦虑,正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市场增量。当免费方法宣告失效,年轻人转身投入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睡眠经济规模约4000多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这个被称为“躺在风口上的产业”,正迎来爆发期。

金融与投资分析师尹萧萧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商平台上,助眠产品销量连年攀升。2023年“双11”期间,某平台智能睡眠仪单日销量破30万单,褪黑素类产品同比增长120%;主打“天然助眠”的酸枣仁膏、茯苓茶等中式养生品,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线下,主打“睡眠修复”的养生馆、酒店睡眠套餐悄然走红,一线城市助眠SPA(矿泉疗养地)预约常常排到一周后,某高端酒店推出的“深度睡眠套餐”(含香薰浴、足底按摩、助眠餐)供不应求。

资本也闻风而动。“仅2024年上半年,就有10余家睡眠科技企业完成融资,最高单笔达5亿元。”尹萧萧说,某主打“AI睡眠监测”的创业公司,成立两年便估值10亿元。其核心产品是一枚贴在床垫上的传感器,称其能“识别翻身、打鼾、呼吸暂停等12种睡眠状态”,上市半年卖出50万台。

睡眠经济的兴起,不仅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助眠选择,也给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例如,一些家居企业利用创新技术推出助眠床垫、枕头等产品,甚至还有酒店和民宿推出“睡眠套餐”,试图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睡眠需求。

为“好眠”买单的成本账

伴随睡眠经济的蓬勃发展,年轻人在消费助眠产品时的心态呈现出显著的分化。

一部分年轻人坚定地选择试用各种助眠产品和服务,寄希望于它们带来“快速见效”的改善。而另一部分年轻人则抱持怀疑态度,认为助眠产品的效果存在争议,且价格较高。他们认为,真正有效的“睡眠救赎”应该是调节生物钟、减少熬夜,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放松身心。

从消费结构看,年轻人的助眠支出已成为日常开销的固定项。尹萧萧说,按每月消费计算,基础配置(眼罩、耳塞、香薰)约200元;进阶版(褪黑素、助眠茶)加300元;科技派(智能设备、付费APP)需500元—2000元;服务类(推拿、针灸、睡眠咨询)则要800元—3000元。以此估算,重度失眠者年均消费可达2万元—5万元。

这笔支出对年轻人的财务状况构成隐形压力。冯晴告诉记者,她每月工资8000元,房租3000元,助眠相关开销1500元。这1500元含每周一次推拿800元、褪黑素和蒸汽眼罩300元、助眠APP会员128元、功能饮料200元,占可支配收入5000元的30%。“有时看着账单会想,到底是在买睡眠,还是买心理安慰?”

更值得关注的是“恶性循环”:为抵消失眠导致的精力不足,年轻人常靠咖啡、功能饮料提神,每月额外支出200元—500元,而这些饮品又进一步加剧失眠,形成“失眠—消费—更失眠”的闭环。

消费贷数据也侧面印证这一趋势。某消费金融平台2024年数据显示,“健康护理”类贷款中,28%用于购买助眠产品,平均贷款金额4300元,逾期率较其他品类高11%。“为了睡个好觉,不少人宁愿‘预支明天的钱’。”尹萧萧说。

突破“困”局须合力

市场将失眠包装成“熬夜经济”,商家把焦虑转化为“消费解决方案”,但年轻人的核心困境从未被真正破解。

在睡眠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各类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年轻人的选择不断丰富。然而,这一市场的繁荣背后,也带来不少问题。“首先,产品效果良莠不齐。一些低成本、低质量的产品充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担忧。其次,年轻人过度依赖助眠产品和服务,可能让他们忽略作息问题的根本调整。”尹萧萧说。

在未来,睡眠经济的发展应当走向多元化与规范化。企业应通过创新技术,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产品,而非一味追求“助眠”效果。此外,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规范睡眠经济市场,确保产品质量合规,避免不良企业浑水摸鱼。尹萧萧认为,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真正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合理规划时间,并找到适合自身的放松方式。睡眠经济的发展固然为年轻人提供诸多助眠选择,但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些产品,找到睡眠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才是最终摆脱“睡眠困境”的根本途径。

“睡眠经济”的崛起与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变化息息相关。困于夜晚,渴望片刻自由的年轻人,将自身对睡眠质量的关注,转化为对助眠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然而,仅靠助眠产品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睡眠负债”现状。真正的“救赎”在于年轻人自身的生活方式转变,以及对健康与生活节奏的重视。

睡眠经济或许是市场对年轻人生活困境的一种回应,但从长远来看,良好的睡眠习惯才是年轻人需要的根本解决之道。毕竟睡眠不是一项可以“付费完成”的任务,而是年轻人面对未来挑战时不可或缺的健康保障。

来源:《中国会计报》7月25日16版

编辑:陈奕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官宣!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调查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据“少林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情况通报:少林寺...
下半年扩内需仍紧迫,CF40报... 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我国上半年经济增长5.3%,超出全年增长目标。下半年经济趋势和扩内需方向仍...
艺术类、体育类高职(专科)批常... 2025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体育类高职(专科)批常规志愿7月28日8时开始填报,7月30日1...
直升机悬停密云山区转运3名病人 转自: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直升机悬停密云山区转运3名病人#】#无法降落直升机悬停10...
国家电投广西100MW风电项目... (来源:风芒能源)风芒能源获悉,7月24日,国家电投集团福建电力有限公司西南事业部传来捷报——兴业饭...
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 中新网杭州7月27日电(林波)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皇皇巨著,到乡村文化礼堂里的悠扬戏曲;从西湖大...
安联人寿遭黑客攻击,客户信息被... 格隆汇7月27日|安联人寿保险公司(Allianz Life)在声明中表示,黑客已获取其在美140万...
赖清德一败涂地的“大罢免” (来源:华山穹剑)刚刚过去的7月26日,台湾举行了备受关注的“大罢免”投票。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第...
未被录取考生抓紧时间,广西20... 广西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普通批第三次征集志愿,将于7月28日18:30至7月29日9:00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