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谢文传向记者展示他制作的十二生肖扎彩。
7月24日,合肥被暑热笼罩,36气温攀升至℃。合肥市肥东县的撮镇南大街,一座房屋的三楼阁楼上,87岁的“撮镇扎彩”传承人谢文传正佝偻着腰,用抹布轻轻擦拭他亲手制作的十二生肖扎彩,虽热得满头是汗,他却毫不在意,仍神采奕奕地向记者展示他的这些宝贝。
自学扎彩还多才多艺
篾刀、竹纸、胶水、老虎钳……谢文传便是靠着这几样再简陋不过的工具,把僵硬的竹条巧妙塑造成一件件鲜活灵动的扎彩作品。从选材、构思、破竹、绑篾条、糊纸、上色、装灯到最后成型完工,每一步谢文传都亲力亲为。一件扎彩作品的制作时间根据体积大小、难易程度,短则半月,长则一月甚至更久。比如做一盏传统的龙灯,就需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
谢文传12岁时父母去世,自此便成为孤儿,投奔姐姐后,姐夫和哥哥教其认字,未正式上过学。可生活的坎坷并未磨灭谢文传身上的灵气与天赋,“多才多艺”这四个字,在谢文传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谢老不仅自学扎彩,还会唱戏、绘画、木雕,能吹西洋大号,是撮镇“十八乐坊”的成员之一。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连补鞋的铁制机器都能亲手打造。
7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了谢文传家。谢老虽然年事已高,可一谈到扎彩,便立刻来了精神。谢文传告诉记者,他1962年结婚,在结婚后制作了第一个龙灯扎彩,至今有60多年了。
谢文传如今已是87岁高龄,精力大不如前,只有在想做扎彩时才做。可年轻时的谢文传在做扎彩时极为专注。谢文传的女儿谢维红告诉记者,“我父亲做事很认真,只要他想到的都能做出来,不吃、不喝、不睡觉,坚决在完成后才肯休息。”
耗时多年制成十二生肖扎彩
最近七八年,谢老在制作生肖扎彩,目前已完成全套十二生肖扎彩,放在家中阁楼珍藏。记者跟随谢老的脚步登上他存放扎彩作品的阁楼。谢文传向记者展示了他珍藏的全套十二生肖扎彩,有憨态可掬的兔子、威风凛凛的老虎、神采奕奕的大公鸡、栩栩如生的青龙……
正是因为这份对扎彩的执着热爱与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谢文传屡获荣誉。2013年,中共肥东县委宣传部授予谢文传肥东县首届“十佳民间艺人”称号。2019年12月,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授予谢文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镇扎彩代表性传承人”。早在1984年合肥市首届庐州灯会中,谢老制作的作品便一举获奖,还登上了台历年画。2007年制作的组灯《龙凤呈祥》参加肥东县元宵灯展获一等奖。
撮镇,是合肥市传统的“龙灯之乡”。谈及“撮镇扎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谢文传坦言,年轻人对扎彩技艺兴趣不高。谢老告诉记者,他曾想找人教授相关技艺,但无人愿意接手,目前面临传承人短缺问题。对他来说,扎彩早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的一部分。只要还有力气,就会一直扎下去。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许佳摄影报道实习生冯新竹通讯员凌鹏程黄晨晨
下一篇:财联社汽车早报【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