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一场中欧科学家关于创新的“双向奔赴”
创始人
2025-07-26 00:18:11
0

新华财经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胡喆)7月25日一早,记者和来自18个国家的130多位中欧青年科学家一同赶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启动仪式在此举行。

越往会场走,看到的外国面孔越多。

来自西班牙的圣地亚哥·蒙特洛,在西班牙和瑞典完成博士学习后,目前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鱼类进化与基因组在站博士后。

“中国是一个科学真的很重要的地方。”蒙特洛告诉记者,他在国外读书时,无意发现了一本《自然》杂志关于中国科学的特刊,“它描述了中国在促进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的重大努力,让我大开眼界。”

到中国做科研的想法一直伴随着蒙特洛。大约10年前,他在瑞典结识了第一批中国朋友,并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好奇。2019年,第一次到访中国后,他申请了中国科学院的奖学金,并成功被录取。

“我也收到了其他国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我选择了中国。因为我相信这里的科研机会更大,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蒙特洛说。

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今年恰逢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不久前,中方宣布将启动“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为中欧关系和双方科技合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看待世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历史和政治偏见。”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科学理事会副主席朱永官院士的分享,让很多外国青年学者产生共鸣。

回想30多年前第一次坐上飞机、远赴欧洲的求学经历,朱永官深有感触:“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尽管国家之间在地理和政治上是分开的,但我们解决任何问题都应该放在这个地球村的背景下,因为我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但技术鸿沟、数字鸿沟、智能鸿沟仍在扩大,一些霸权霸凌行径对全球发展造成巨大障碍。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应当坚持伙伴定位,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从“人造太阳”EAST到“中国天眼”FAST,从同步辐射装置到载人深潜器——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仅是探索自然奥秘、破解科学谜题的“科研利器”,也是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国际合作窗口,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学者前来交流合作。

“我现在的目标是继续在中国做研究,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教授。”离开会场时,蒙特洛的愿望让记者倍感振奋。

编辑:王姝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疫苗接种实现“预防优于治疗”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随着我省进入持续高温的“三伏天”,部分中老年人及慢性病...
地头变课堂面对面传授技术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为进一步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北大荒农业股份青龙山分公司在...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黑...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债务企业名称:龙江县福山永杂粮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
首都机场临空区上半年营收超17...   本报记者 孟紫薇 通讯员 张凯欣  规模以上企业达562家,同比增长10.4%;营业收入1737...
旅途添新意 北京火车站成“会客... (来源:千龙网)候车旅客在北京站二层第八候车室南端弧形落地窗前休息今年暑运已过半,不少来京的细心旅客...
什么怪物让民主党议员集体“跑路...   距2026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尚有一年多时间,共和、民主两党均已盯上了“选区重新划分”这一“...
夏日送清凉 用关怀抵御高温“烤...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近日,驻津央企中国铁建大桥局上海G15公路项目部组织开展“夏日送...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 韩 昱  如果说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那么标准化就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这...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IPO网...   本报记者 熊 悦  继光大理财后,第二家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浮...
消息人士称特朗普计划最早下周与... 当地时间8月6日,据《纽约时报》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告知欧洲领导人,他计划最早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