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是明长城的最西界。它的修建源于明朝初年的一场远征,当时,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也想效仿汉武帝经略西域。于是,他派大将冯胜远征漠北,并在取胜归来的途中,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修建了嘉峪关,作为管理西域的桥头堡。
当时的明朝,对于西域地区乃至更广阔的世界,还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所以长城不仅仅是守卫边疆的军事设施,也是进行茶马互市的重要贸易场所。
只是到了后来,随着西域地区吐鲁番的崛起,为了避免它的侵扰,嘉靖皇帝干脆“一刀切”关闭了嘉峪关,并彻底放弃了嘉峪关以西的广阔的国土。在当时看,关闭嘉峪关确实解了近忧。但是从长远看,却埋下了祸患。
首先就是敦煌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因为关闭嘉峪关而逐渐走向了衰落。其次就是闭关与海禁让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被人为阻断,也标志着我们国家对外的政策由开放转向了保守,这让我们错过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正是嘉峪关的故事告诫后世对外开放、包容互通的重要性。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