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建设廊坊首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勇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前期筹备重担;参与智能环卫监控平台建设……21年,7700多个日夜,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城肥管理站站长李长明将自己的身影牢牢刻印在环卫事业的最前沿,用敬业坚守,诠释着“城市美容师”的责任与担当。
2003年,李长明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建设廊坊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填补了我市医疗废物专项集中处置的空白,杜绝了医疗废弃物的“二次污染”。
2008年,我市正式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李长明主动请缨参与该项目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他通过研习地图资料,与筹备组人员共同确定了项目最优选址和市区垃圾收运的最佳路线。项目建设过程中,他深入一线施工现场,细致掌握项目动态,迅速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保障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2017年,李长明凭借较强的专业技术和对环卫业务的熟知,加入智能环卫监控平台建设。参与完成了车辆轨迹、油材料统计、中转站监管等多个模块设计,开启了环卫作业管理的大数据时代。
2019年,包含多项垃圾处理设施的廊坊市静脉产业园项目启动。他作为项目部成员,全程参与了餐厨垃圾与粪便PPP项目、垃圾填埋场项目的建设,为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
为理顺市区餐厨垃圾收运体系,2023年,李长明带头组织人员向社会各界宣传餐厨废弃物统一回收和集中合规处置的重要性。经过坚持不懈的宣传讲解,特许经营服务单位与1800多家产废单位达成收运协议,不仅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还有效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了市民的饮食安全。
除此之外,他还深度参与了《廊坊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该条例于2024年5月1日正式生效,条例的实施规范了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工作,从源头断绝地沟油生产的可能性。
创新是他破题的钥匙。李长明勇于探索,主动出击,在创新研究的道路上屡创佳绩,先后研发出《溶盐站》《移动式垃圾滚筒筛分机》等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以及1项粪污满溢软件著作权。他在国家期刊上发表了十余篇环卫领域的专业文章,为行业播下二十余颗技术火种。
如今李长明仍奋战在“厕所革命”一线。他走遍全城公厕协调环境整治,风雨无阻坚持日巡;保洁员忙不过来时,他挽起袖子化身“保洁战士”。引入PDCA管理体系、规范厕管员的日常管理操作、创新性地提出6S标准理念,他将“打造公厕服务质量提升年”的承诺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洁净与便利。
从“十大优秀工人”到个人三等功,从连续四年市级嘉奖到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荣誉背后,是他二十一载未曾冷却的热忱:“环卫是城市的底色,我愿永远做守护这道底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