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晚报)
当童声遇见朗读,童年便浸润诗意;当童声遇见名家,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就此开启。为提升小记者的综合艺术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7月18日,本报携手邯郸市图书馆、邯郸市朗诵演讲艺术协会,共同打造了“家庭亲子剧场·发现声音的价值”主题讲座。活动旨在引导参与者探索声音魅力,激发表达潜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语言感受力与表现力。
本次讲座特邀邯郸市朗诵演讲艺术协会理事、少儿分会会长谭章涛老师担纲主讲。谭老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围绕“有声体验”、“国学故事”、“有声之路”等核心主题,为现场的小记者和他们的家长带来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与生动形象的示范,并不时与大家进行互动交流。
“有趣的演播不仅是一起做一件共同感兴趣的事情,也是梳理一个家庭温馨和谐、拉近关系,两代人思想和观念的碰撞,是给彼此一次坦诚相见,通过有声小说表达情感和对话的机会。”活动伊始,谭老师便向现场小记者们介绍了演播的意义。
“创造形象是有声演播的核心,通过声音塑造角色和场景,让听众身临其境。形式感与形象感的平衡调节……”谭老师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家庭共同参与有声小说演播等一件“有意思的事”,有效促进亲子关系和谐与共同成长。围绕“一个形象塑造、两个坐标平衡、三个独特感觉(参与感、对象感、画面感)、四个语言支柱(节奏、语调、停顿、重音)”的专业演播技巧展开,强调声音艺术在情感表达和家庭互动中的独特价值。
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面对小记者们跃跃欲试的试读,如经典故事《小猴子下山》等,谭老师耐心细致地给予个性化指导并亲自示范。他鼓励大家勤练发音与气息调控,建议通过模仿优秀作品来逐步形成个人风格。随后,活动进入经典演绎环节,小记者们纷纷主动登台,诵读经典名著、神话故事片段,谭老师则进行现场即时点评,氛围真诚而热烈。针对朗诵的表现形式、处理技巧及语言要求,谭老师进行了重点剖析和指导。接着,小记者们还走上舞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体验短剧场景配音以及古装穿越、悬疑恐怖等不同场景下的有声演播,谭老师现场指出相关问题和改进方法,让小记者们在诵读上得到锻炼与提高。
谭章涛老师特别提醒现场家长: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发声的定型期,语言教育务必从小抓起。他倡导,“阅读是基础,但演播更具趣味性。选择有趣的书籍进行亲子共演,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活动尾声,市朗协少儿会员献上了精彩的朗诵节目《一件未织完的毛衣》。小演员们自信大方、情感饱满的演绎,赢得了台下小观众及家长们的阵阵热烈掌声,也让在场的小记者和他们的家长对朗诵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本次活动不仅让小记者们领略了朗诵艺术的独特魅力,掌握了实用的朗诵技巧,更在亲子共诵的和谐氛围中传递了声音带来的纯粹快乐,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艺术色彩,也为家庭亲子互动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报记者高峰 张越 苗超英 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