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杏子成熟季,走进伏龙坪街道卓家沟村,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黄澄澄的杏子挂满枝头,果香弥漫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村民们正穿梭在果园中,忙着采摘、出售。这个与兰州近在咫尺的小山村,在喧嚣之外,依旧保留着村庄独有的宁静与古朴,宛如一处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乡愁的世外桃源。
卓家沟村距离红山万和城仅2.4公里,是离城区最近的山地农业村,全村共有44户、100多位村民。上世纪80年代,村里开始种植早酥梨等经济林,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进,大田作物逐渐被林果业所取代。在乡村振兴方针的指引下,卓家沟村大力推动村域经济作物规模化、特色化种植。如今,村里种植各类果树200余亩,涵盖杏树、桃树、梨树、苹果树、核桃树等,共计2万余株。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果农柳玉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兴奋地对记者说:“我有1.5亩的杏地,今年产量大约有一万斤,收入在五万元左右。一天能卖500到600斤,一斤价格在五六块钱。我种的杏子主要品种是‘张公园’和‘比利时’。”说着,他还详细讲解了两个品种的特点:“‘张公园’外观比较扁平,颜色鲜艳,成熟后挂树不容易脱落;‘比利时’外观圆润,肉质细腻、甜度较好,但成熟后容易脱落,你看地上那一大片落果,绝大多数都是‘比利时’。”
卓家沟村李思艳书记补充道:“村里现存的杏树还有15亩,今年产值3万斤,预计收入15万元。杏子成熟时,不少市民会前来采摘。从南山路红山万河城附近的上山口往上走,十多分钟就能到村里,对于居民来说采摘非常方便,而且杏子往外销售也很便捷。”
据李思艳书记介绍,为了切实提高村民的果树种植技术,提升水果产量,村党支部每年定期组织两次果树培训班。培训班邀请林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业人员,就果树修剪、果树管理等关键内容开展专项培训。
随着城关区“烟雨兰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不断推进,卓家沟村如今正凭借着特色林果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未来,相信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卓家沟村必将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画卷。(王艺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