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庆新闻网)
转自:安庆新闻网
7月22日,记者在宿松县钓鱼台水库灌区看到,清澈的水流沿着新修的混凝土堤岸奔涌,穿过闸口后化作细密的水线,缓缓浸润着连片的稻田。
种植户吴祥龙(中)在闸口处查看灌溉情况
“你看这稻穗,颗粒比往年壮实多了。”该县华亭镇黄大村种植户吴祥龙站在田埂上,伸手托起一束稻穗,指腹摩挲着饱满的谷粒。作为种了300多亩水稻的“老把式”,他最清楚水的金贵:“以前靠天吃饭,遇上干旱,庄稼就遭罪,收成也没保障。现在渠水直接到田边,打开闸门就能灌,省心不说,稻子长势肉眼可见地好。”从“靠天等水”到“按需供水”,灌区的建成让他心里的“盼头”落了地。
这份踏实,源于去年底投用的钓鱼台水库灌区。这个总投资2.082亿元的工程,像一条“输水动脉”,串联起17.87万亩农田。灌区管理部门用精细化调度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
“旱情一露头,我们就调整了供水方案,把流量细化到每段渠、每块田。”华亭镇水利站站长、农业农村办副主任沈刚沿着渠堤巡查说,“从目前来看,今年稻谷长势较好,这得益于灌溉及时。接下来要特别注意是,近十天是稻谷灌浆的关键期,水跟不上,一年收成就悬了,务必确保稻田水源充足,同时,精细做好田间管理。”
另一端的太宿干渠处,同样的生机在流淌。作为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工程的核心,这条今年刚完成重建的干渠,把花凉亭水库的活水引向高岭、许岭等六个乡镇。
“干渠重建后,现在的输水能力达到每秒12立方米,4万多亩地再也不愁‘远水解不了近渴’。”花凉亭灌区宿松管理处工程科科长张号站在渠首,看着水流冲击闸门激起的浪花介绍道,“从7月16日开始向灌区乡镇供水抗旱,截至目前,累计灌溉面积2万余亩。”
这些奔涌的水流背后,是宿松县近年来在水利设施上的持续投入。去年以来,该县水利总投资11.4亿元,其中5.34亿元用于集中推进4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分别为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宿松片)、钓鱼台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河港灌区、刘港灌区,现已全部投用。纵横交错的灌渠,像一张细密的水网,覆盖了华亭、许岭、洲头等20个乡镇(街道)。
“现在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65,就是说,100立方米水有65立方米能被有效利用,一年能省出3478万立方米水,相当于多了一座中型水库。”宿松县水利局局长张勇刚算了笔民生账,而更实在的是增产效益:这些项目让7.07万亩“望天田”重新焕发生机,28.92万亩原有农田提质增效,每年能多产2849万公斤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