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文史天地》2025年7月号,月刊
最新一期《文史天地》杂志刊文介绍了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并在烽火期间举行贵阳书画展的故事。
北平、伦敦、安顺、四川巴县、重庆、南京、台中、台北……在这幅看似毫无关联的地点串起的路线图上,行走着“一宫重宝”。“重宝”即故宫文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危殆;1932年,故宫博物院为了应对可能的危局,开始进行文物南迁的装箱准备。1933年2月起,故宫博物院所藏6066箱图书、文献和古物,分五批南运,经郑州、徐州运至南京和上海分存。1935年,由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馆、安徽博物馆等文博研究机构选送的文物1022件,前往伦敦举办中国艺术展览会。1936年,所有文物全部运抵南京,藏于南京新库房中,并设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随即又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南京岌岌可危。考虑到日军对我国文物的疯狂劫掠和破坏,故宫博物院不得不再次将这批文物西迁,先后分三路向西南后方转移:北线有7286箱文物,从南京出发,由铁路经陕西宝鸡入四川成都终至峨眉;中线有9369箱文物,从南京出发由水路经湖北汉口、重庆、宜宾最后运抵乐山;南线有80箱文物(主要是赴英展出的精品古物),由南京船运至汉口,再换火车运到长沙岳麓山,暂存湖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12月又奉命由公路局车辆运至湘桂边境,继由广西公路局运至桂黔边境,复由贵州公路局于1938年1月31日及2月10日先后两批运到贵阳,复于1939年1月18日至23日全部运抵安顺,藏于南郊华严洞内,同时成立故宫博物院安顺办事处。1944年黔南事变,此批文物于当年12月5日离开安顺运往四川巴县。
在黔80箱故宫文物精品,先后参加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举办的“中国艺术展会”、教育部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后又举办重庆书画展、贵阳书画展、成都特展等。这一系列国内外展览,受到各界盛赞,影响深远。抗战时期,南迁的故宫文物在烽火狼烟中依然闪耀,不间断地传扬中华文化,借此振奋民族精神,坚定抗战必胜之决心。最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4月,故宫博物院在贵阳举办了为期两周的故宫博物院贵阳书画展,展出故宫所藏“晋唐五代宋元明清书画精品共计170余件”,展览所在地贵州省立艺术馆熙来攘往,观展人群络绎不绝,许多书画大家亲临参观。贵阳书画展“不仅是贵州的一大文化盛事,也是抗战期间的一大奇迹”,对当时的贵州地域文化,尤其是贵州画坛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故宫南迁文物 贵阳书画展前后》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