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新华社合肥7月23日电(记者吴慧珺)全面取消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和重点支出挂钩、变相挂钩的规定;财政部门原则上以本级全口径“三公”经费上年预算为上限;严控预算调整调剂事项……安徽发布《安徽省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实施方案》,争取用两年时间推动财政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记者23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实施方案,安徽将主要围绕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等11项试点任务,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生财有道”。盘活各类国有资产,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健全收益收取机制。实施政府投资基金改革,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优化转移支付制度,稳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二是推动“用财有效”。推动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向横向拓展、纵向延伸、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健全过紧日子长效机制,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格落实分级责任,增强县级保障能力,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三是实现“理财有方”。健全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推动预算管理链条向前端延伸。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完善资金“免申即享”兑付机制。推动财会监督纵横贯通,构建贯通全省的数字财政管理体系。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表示,安徽将争取用两年时间探索,到2026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和法治化水平,以财政科学管理推动政府治理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