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崔新娟 赵凯华
地处太行山南麓、黄河北岸的河南省温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近年来,温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优势,通过系列实践和探索,演奏出一曲动听的乡村全面振兴之歌。
“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成为温县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密码。
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温县独特的土壤条件、气候资源与丰沛水系共同构成农业发展的“黄金三角”,42.92万亩高标准农田与河南省唯一的“水利三级县”认证,进一步夯实“中原粮仓”的坚实底座。
产业优势双轮驱动。“温麦良种”与“铁棍山药”“一种一药”构建起温县特色产业“双引擎”。小麦亩产连续35年领跑河南省,繁育的48个良种铸就“温麦”金招牌;铁棍山药通过标准种植、统购统销与文化赋能,亩均增产500~1000斤,品牌势能辐射全国。此外,温县正打造现代农业种药科创示范区,全面提升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政策优势加持赋能。温县先后揽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制种大县等20余项殊荣,政策资源倾注、试点红利叠加。荣誉背书与政策赋能同频共振,在这片沃土上激发出“1+1>2”的乘数效应。
手握优质资源牌,如何打好产业升级战?温县以“链式突围”破题,在三个关键维度释放产业活力。
“一甜一咸”链式崛起。温县以大咖国际、哥润食品等为龙头,打造百亿级新式茶饮产业链。大咖国际支持蜜雪冰城全球4.6万余家门店的原料供应,满足亿万大众对“甜”的感官需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该县实施“5411”工程,培育休闲饮品、调味料等产业体系,获评“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为广西螺蛳粉提供了约90%的核心原料,为河南酸辣粉提供了约80%的调味料,为全国超3000个品牌提供研发服务。
“一镇一特”集聚发展。温县黄庄镇成功申报国家级产业强镇,该县被认定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的韩郭作村、古贤村、陈家沟村特色农业产业收益达8000万元。
“一文一武”IP撬动文旅。温县依托太极拳、蜜雪冰城两大国际IP,打造太极·蜜雪文旅融合示范区。据统计,该县2024年接待游客803万人次,旅游收入6.5亿元,分别增长12%、19.4%。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何以让创新动能更持久?温县以改革破壁,三重保障夯实振兴底盘。
“产权破冰”释放红利。作为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温县完成39万余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全县262个行政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确保运营有章可循、规范发展。
“交易赋能”点土成金。该县推进集体资产公开交易,构建一体化闭环式监管体系,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2024年成功进场交易304宗,成交总额617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546万元。
“科技突围”锻造长板。该县去年新增5家市级龙头企业,京华公司入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筹建四大怀药重点实验室,打造现代种药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4年,该县262个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年收入超过5万元。超10万元村182个,占比69%;超50万元村52个,占比20%;超100万元村22个。
如今的温县正以太行的刚毅、黄河的厚重,围绕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治理等优势,勇立振兴潮头、先行先试:以科技创新引领种业振兴,在现代农业上作示范;以世界级IP打造现象级品牌,在农文旅融合上作示范;以工业化思维做好“土特产”文章,在联农带农上作示范,为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温县方案”。
上一篇: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