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朱嘉乐报道:近期广东天气炎热、降雨频繁,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省内出现境外输入的基孔肯雅热疫情,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疾控部门提醒,旅行者出行前需查阅目的国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状态。
法国两月确诊30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主要靠伊蚊(即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据广东疾控中心介绍,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名称源自非洲土语,意为“弯脊之痛”,形容患者因关节剧痛弯腰蜷缩的姿态。
据新华社报道,法国公共卫生署16日发布公报说,今年5月1日至7月15日,法国已确认12起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事件,共计报告30例病例。此外还发现1例登革热本土传播病例。
公报说,这些蚊媒疾病波及以往高风险的几个南部大区,也首次蔓延到大东部大区和西南部的新阿基坦大区。数据表明,这些病毒在法国本土传播的风险很高,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病例。
国家应急广播介绍,基孔肯雅热于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暴发,如今,该病借助气候变化与跨国旅行快速扩散。目前,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的110多个国家已发现基孔肯雅病毒,我国口岸也持续面临输入风险。
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属于蚊子传播的疾病,感染者症状相似,如发烧、身体疼痛,严重可能导致死亡。避免蚊虫叮咬是防止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最佳保护措施,减少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控制蚊子媒介和减少蚊子滋生地。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外出需加强个人防护。国家应急广播提醒,若出现高热、皮疹、关节剧痛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预防基孔肯雅热健康提示。文中称,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地区,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无人传人的证据。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目前,北京偶有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病例输入的风险持续存在。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出发前旅行者需查阅目的国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哪些地区正在发生暴发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旅行结束后2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确保旅行者不会因隐性感染,将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等病原体带入境内。旅行返回后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症状,请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时间和地点,以尽快得到诊治。
编辑:聂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