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带动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创业质量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八条措施的通知,通过落实支持政策、加大融资力度等多项举措,着力构建创业政策、服务、孵化、活动等“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为创业创新精准护航。
这既彰显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深层逻辑,更勾勒出民生优化的实践路径。唯有让创业土壤更肥沃、成长环境更优良,才能托举起更多创业梦想,撑起更为广阔的就业天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创业扶持的“含金量”,决定就业市场的“信心值”。曾经,融资难、场地贵、能力弱,是创业路上的“三座大山”。此次出台的政策直击创业痛点,既有创业贷款担保、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带动就业补贴等金融活水的“扶上马”,也有“跟踪陪跑”和创业导师巡诊等帮扶机制的“送一程”……当政策资源精准对接创业需求,便如及时雨滋养着创业者的信心。这份信心,也就成为稳岗就业的坚实底气。
创业越活跃,对就业的带动力就越强劲。统计显示,在我国,超5300万户的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个体工商户更是支撑了近3亿人的生计。在晋江,平均每7个人就有1个老板,每21个人就拥有1家企业,以全省1/2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16的经济总量,创业就业氛围十分浓厚,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11.72%。“创业八条”不只构建扶持体系,激发出爱拼敢赢的创业基因,催生出更多市场主体,更可通过孵化优质项目、激活市场空间,培育更多优质企业,推动形成“创业沃土—企业成长—就业扩容”的良性循环。
创业服务的温度,丈量民生保障的深度。创业关乎万千家庭生计,政策的价值不仅在于锦上添花,更在于雪中送炭。金融机构能否开发更适配的信贷产品,盘活的闲置资源能否以普惠价格惠及创业者,人力资源服务的“一张网”能否真正打通企业人才短缺的堵点,创业导师的“跟踪陪跑”能否做到精准滴灌……都攸关创业成败。只有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健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降低创业试错成本、提升创业质量,才能让更多人敢闯会创、创好业创成业。每一个成功落地的创业梦想,终将化作万千家庭餐桌上的温热与屋檐下的安稳。
八条措施,既是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包”,更是向市场传递的坚定信心。“梧桐树”已然栽下,期待八闽大地上万千创业“金凤凰”展翅翱翔,用经济发展的“进”,带动就业的“稳”,最终托举起民生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