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雪波 卢志坤 成都报道
7月21日,成都市出台17条措施,综合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这一系列新政涵盖提升供应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推进盘活存量、发挥公积金制度功效等方面,从多个维度对成都房地产市场进行精准调控。在本次新政中提到,将分批取消住房限售政策,并支持高品质住宅建设、稳步推进城市更新。
中指研究院成都公司总经理黄雪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新政既是对中央对房地产平稳发展定调的积极响应,也是适应成都楼市发展现状及购房者切实需求的灵活调整。
分层取消限售,激活市场活力
新政中,分批取消住房限售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新政提到,自2025年7月21日起,2024年10月14日(含)前购买成都市范围内的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这意味着,众多此前受限售政策约束的新房业主,如今能够更灵活地处置自己的房产。
不仅如此,自2026年1月1日起,2024年10月14日(含)前取得《不动产权证书》且仍处于限售期的二手住房,也将取消转让限制。这一举措对于二手房市场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将有效增加二手房市场的房源供应,提升市场的流动性,让购房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不过,“网红盘”限制尚未解除。登记报名人数在当期房源数3倍以上的热点楼盘、定向销售项目(含重大产业项目配套住房)、以人才名义获取购房资格购得住房等有特殊限售要求的,将继续按原政策执行。
黄雪分析称,这种分批次、分阶段的取消策略,在积极盘活存量市场的同时,也保障了市场公平。它避免了短期投机行为,精准释放了合理的住房需求。
除了限售政策的调整,新政在供应质量提升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其中提到,完善“人房地钱”联动机制,落实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和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深化土地供应“三色”管理机制,建立商业楼宇空置率与新增商服用地挂钩联动机制,从源头上促进供需平衡。同时,优化重点商圈计容商服建筑面积持有比例,支持高品质住宅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编制《成都市“好房子”设计导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支持凭网签入学,满足多元需求
在满足多样化需求方面,新政同样有不少亮点: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探索学龄儿童直接监护人凭网签备案的新建住宅类商品房买卖合同,经公安机关审核符合落户条件的,经申请,可在房屋所在地区(市)县入学。
在过去,成都很多区域购房者需要等待房产证办理下来后,才能办理落户和子女入学手续,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较长,还可能错过子女的入学时机。不过,从去年开始,一些区县率先放宽了入学条件。比如,2024年10月,成都市成华区发布《成华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支持购房人子女就学政策实施细则,在2024年1月1日—2025年2月28日期间,在成华区完成网签备案的新建住宅购房者,若其子女在2025年有就学需求,并经公安预审具备落户条件,适用上述细则。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也是新政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大力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房票”安置力度,进一步扩大“房票”房源库可选范围。在集体土地征地补偿安置中鼓励支持推行“房票”安置或收购商品住房用于安置;优化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搬迁奖励政策,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原则上不再新建安置房,推广通过“房票”等多种方式安置。
此外,新政还鼓励各区(市)县进一步因地制宜推广采用直补购房首付等措施,优化完善延续房地产支持政策;加力开展“安家成都”房产促消费活动,打造市级线上房产超市,拓展住房消费新渠道;加快“统筹住房”上市销售,支持非住宅配套机动车位在满足一定条件后,面向业主不限个数销售等。
在公积金政策层面,新政同样进行了全面优化。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优化贷款额度计算公式,实施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与缴存余额挂钩机制,切实提高可贷额度。居民家庭购买第二套住房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调整为20%。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将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纳入住房公积金提取范围,个人支付部分可据实提取。
黄雪认为,本次“新政17条”发布,是成都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积极贯彻,也是在对成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堵点深度洞察下的精准调整。对购房者而言,切实降低了交易成本、拓宽了选择空间、解决了需求痛点。对房地产市场而言,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新政17条”为成都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上一篇:小球承载大使命 匹克球引少年行
下一篇:春天还会在哪里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