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专家简介: 董克州 副主任中医师,第三批江苏省中医药文化建设专家,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肺部感染与危重症学组成员。师从吴门名医何焕荣教授、著名温病学家王灿晖教授,在《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擅长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辨治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常见病以及多汗、失眠等内科杂病,并对亚健康状态的中医体质调理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随着三伏天的来临,冬病夏治再度成为热门的养生话题。从三伏贴到三伏灸,越来越多的市民被冬病夏治“圈粉”。那么,究竟什么是冬病夏治?有没有禁忌人群,在体验的过程中又有哪些误区呢?本期名家访谈,记者专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中医师董克州,他表示,冬病夏治益处多多,但并非人人皆宜,更不能包治百病。
辨证论治是基础,冬病夏治只是手段
三伏贴是我们所熟知的最常见的冬病夏治的方法。三伏贴疗法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医辨证论治和经络学说为主要依据,在特定的夏季三伏时节采用三伏贴进行敷贴治疗,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
“容易在深秋或者冬季反复发作的气管炎、哮喘、肩周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均是三伏贴的适应症。” 董克州表示,虽然三伏贴看似应用广泛,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这些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种疾病也会有不同的症型,如咳喘分痰热、痰湿、阴虚、阳虚等多种症型,只有痰湿证和阳虚证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才会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比如,阴虚火旺体质人群、发热患者、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咯血患者等,皆不适宜冬病夏治。患有严重皮肤过敏、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的人群,也不适宜采用冬病夏治中的敷贴疗法。此外,患者在冬病夏治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需要提醒的是,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治养结合,适度锻炼。在冬病夏治期间,应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等。
冬病夏治+中药内服,综合施治更有效
在冬病夏治的过程中,三伏贴疗法会让不少人出现发泡反应。有人认为三伏贴发泡越多,疗效就越好,甚至觉得敷贴时间越长应该效果越好,似乎只有这样药物才能被更加充分地吸收。
董克州表示,敷贴时间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根据实际情况,一般3-6小时即可。如果皮肤已经起泡甚至出水,说明皮肤有破损,就不能再继续敷贴,应及时请医生处理,然后再确定接下来的冬病夏治方案。
除敷贴时长外,目前,冬病夏治存在许多误区。董克州介绍,说到冬病夏治,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穴位敷贴,甚至很多人会因此认为,正因为穴位敷贴很方便,敷贴穴位,就能治好病,所以才会选择冬病夏治。殊不知,对于内寒重的人群用温里的方法,仅仅依靠三伏贴难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扶阳祛寒治疗目的。实际上,穴位敷贴仅仅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式,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单纯的穴位敷贴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就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肺病科来说,在三伏贴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或夏季膏方和督脉灸等综合方法进行冬病夏治,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冬病夏治是“持久战” 严重的“冬病”往往要坚持几个夏天
虽然冬病夏治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治疗“冬病”不是一蹴而就,夏天的治疗有效果并不代表冬病的根真的就没有了。需不需要继续治疗要听听专家的建议,对于很多顽固性“冬病”患者,如果不能坚持下去,半途而废,可能导致“冬病”反复发作,治疗起来更加困难。所以,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董克州介绍,近年来,各医院都对传统三伏贴进行了改良,夏季到了夏至就可以开始敷贴。可以根据贴药后的感觉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每年贴敷一疗程,连续贴敷3年。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冬病夏治与冬令时节的膏方进补一样,疗效不会“立竿见影”。三伏天的治疗,要等到冬天才能显效,有些比较严重的“冬病”患者往往还要坚持几个夏天的“夏治”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冬病夏治不能替代日常治疗,及时就诊很关键
家住建邺区的李老先生一直被慢阻肺困扰。前年夏天,他接受了冬病夏治,疗效明显,之后很少发作。邻居赵老先生也是常年慢阻肺,看到李老先生的治疗效果很是羡慕,便决定到了夏天也尝试下冬病夏治。但没想到的是,以为“夏治”才有效的赵老,即使慢阻肺发作了,也一直拖着不治,忍着等到夏天冬病夏治门诊开诊后才上医院,希望“夏治”能帮他拔除病根。
董克州表示,去年夏天给赵老检查后发现,由于已经拖得太久,病情早已加重了不少。有病不及时治,非要忍到三伏天治,只会延误病情,适得其反。冬病夏治确实有效,但不少“冬病”如果病情严重,还需及时治疗,不是非得等到“夏治”才能“根治”。盲目冬病非要夏治,只会得不偿失。所以,要通过科学理性的认识,合理规范地运用治疗手段,才能充分发挥三伏贴的临床疗效。
通讯员 苗卿 葛妍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下一篇:“监督+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