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的夏夜晚风和第十九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7月20日晚,夏都西宁依旧裹挟着高原特有的凉爽,第十九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开幕式在唐道·637火热启幕。
光影盛宴和传统民俗的碰撞
咚咚锵、咚咚锵……威风锣鼓表演承载着高原人民的豪爽奔放为影展拉开序幕,舞龙舞狮队踏着节拍登场,红绸翻飞间,将现场气氛迅速炒热。围观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笑声、喝彩声混着锣鼓声漫过整个广场。
掌灯引路、伞灯摇曳,顶灯、滚灯流转着暖光,高跷和社火中的各种角色活灵活现……压轴的民俗社火表演中,密集的锣鼓点里,踩高跷的艺人踩着一米多的木跷环绕全场,时而穿插游走——传承了600余年的鲁沙尔高跷一经亮相,观众瞬间沸腾,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随着夜幕降临,灯光在地面上投出斑驳光影。大屏幕上流转着历届电影节的精彩瞬间。
“去年FIRST只有高跷,今年是‘过年版满额配置’。”影展工作人员笑着说,“影展开幕这天,我们带着电影回到西宁,像过年一样热闹——这是电影人的节日,更是电影人的‘年’。民俗文化走上影展舞台,这正是一种共生的力量。”
来西宁,和电影相遇
舞台侧墙的海报上,“19”这个数字格外亮眼。去年,第十八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是一场“成人礼”,今年,便是成年后的崭新开篇。回溯历史,1930年,西宁人第一次与电影相遇,如今,FIRST西宁青年电影展已在这片土地扎根15年,因电影之名,西宁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向往。
创办19年以来,FIRST西宁青年电影展在扶持和培育中国影坛新生力量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从这里走出了《春江水暖》《心迷宫》《爱情神话》《送我上青云》等一系列兼具商业与艺术价值的影片。
从2006年创立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大学生影像节”,到2011年落户西宁,19年来,FIRST始终专注发掘青年影人及早期作品,以青年电影文化介入当代生活,丰富艺术创作谱系。如今,FIRST西宁青年电影展已成长为涵盖电影节、电影市场、制作培育和公共文化等多板块的综合性电影平台,让“相遇”不止于银幕——是影人之间的灵感碰撞,是观众与故事的灵魂共鸣,更是电影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场外市集雪豹元素满满
河湟剪纸、藏绣、面塑……场内光影流转,场外市集同样鲜活。各色非遗摊位沿道排开,其中雪豹元素尤为吸睛。
面塑摊位前,手艺人捏制的雪豹格外惹眼,纯手工雕琢的雪豹,站立姿态威风凛凛,皮毛的层次感被指尖细细捏出,捧在手心却轻若无物。一旁石膏雪豹头像冰箱贴、车挂也颇受游客青睐,哑光质感里透出“高原霸主”的英气。
旁边的编织摊位上,雪豹挂件十分有趣。毛茸茸的豹头憨态可掬,摊主拽住豹尾轻轻一拉,尾巴“唰”地拉长半尺,一松手又“嗖”地弹回原状。“为了契合‘雪豹之都’,我们基于西宁城市IP设计了这个雪豹挂件,它不只是挂件,更添了几分可玩性。”摊主负责人一边展示一边说。
据悉,本届影片展映将持续至7月28日,当日还将举办FIRST青年电影盛典。届时,陈鲁豫将担任主持人,与观众共同见证青年电影人的高光时刻。
(记者 措毛)
上一篇:凡女成仙有没有男主
下一篇:和安知晓文风相近的作者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