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孙伟民
曾经横穿鸡东县城区的煤矿铁路专用线,因铁轨阻隔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与安全隐患。如今,随着750余米铁路线的改造完成,城区内振兴大街等4个主要道口的铁轨已被拆除,路面重新铺装,车辆通行平稳顺畅。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段旧铁路线“摇身一变”,成为一条长630米、宽1.6米的景观步道。绿植相伴,路灯点亮夜晚,还配有21个便民停车位。困扰多年的“堵心路”变成了安全便捷、休闲怡人的“民心路”,成为鸡东县以扎实作风建设推动民生改善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鸡东县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成效显著。
警示强责,筑牢思想防线。县委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常态化研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运用《典型案例》深化警示教育。全县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镜鉴,让干部受警醒、明底线。创新建立“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双轨机制,实施“红黄牌”督办,对履职不力干部及时约谈,已约谈2人次。针对“庸懒散拖”问题,建立重点人员关注名单,规定4个月内“只降不升”,严督实导压实责任。
执纪从严,整治突出问题。县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四风”隐形变异、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问题,持续加大整治力度。财政系统以“动真碰硬”魄力一次性调整7名股长,破除沉疴积弊;在村集体“三资”监管中,查清积压1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彰显“零容忍”态度。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起,处理24人。
建章立制,推动常态长效。着力构建“查改治建”闭环机制,推动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制定《基层减负责任清单》,开设“作风监督直通热线”。融合“群众监督+大数据预警”模式,依托12345便民服务热线累计收集民生领域意见建议700余条,对30余家查摆问题不深入单位责令“返工”,限期7月底前整改到位。运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平台筛查异常,同步建立干部作风档案,将整改成效与考核评优、职务晋升直接挂钩。
民生为本,实效惠及百姓。作风建设的效能最终体现在惠民实效上。通过推行生育分娩“零产费”、课后服务“零缴费”等“六零服务”,以及涉企案件“码上办”、不动产登记“会签办”等“七办措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医保服务实现“随时查、掌上办”,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八连升”。在民生工程方面,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居全省县级首位,10个老旧小区在全省率先完成主体改造。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实惠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