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王雅静
为爱同行家长互助会、向日葵行动——心灵有约读书联谊会、三顺店社区乌兰牧骑银龄志愿服务队银发绽芳华……点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办事处三顺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一芝的朋友圈,密密麻麻的活动如同她细细耕耘的社区一样,温暖有爱,欣欣向荣。日前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李一芝光荣入选。
正如颁奖词中所言,他们以凡人之躯行非凡之事,李一芝扎根社区30多年,用“铁脚板”蹚出了为民服务新路,创新建立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体、打造“五福临门”、“万家团圆中国节”等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载体,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内蒙古自治区北疆楷模、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诸多荣誉都是她敬业奉献最好的背书。
“要把居民的急难愁盼牢牢记在心上,要当成自己的事去解决。守好居民的小家,就是在为守好祖国这个大家作贡献。”李一芝是这样说的,也在时刻践行着。
她是居民们夸奖的“好管家”。老旧小区存在物业管理的难题,小区的水箱没人清洗,她就带人下水箱去清洗;冬天暖气跑冒滴漏,她和水暖工一起下到两三米深的地沟维修;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团圆相聚,每每却是她最忙碌的时候,挨个小区巡查确保平安,忙活到夜里12点是常态。
她是孩子们最爱的“知心大姨”。2018年,她挂牌成立了博爱公益学堂,回民区48名单亲失依儿童来到学堂,每周六在这里为孩子辅导功课、书法练字,开展故事会演讲;她为残疾儿童量身打造了“小家大爱”小厨房,让80多名智力残疾孩子在这里学会包包子、削土豆、择菜等基本技能,还和志愿者们一起做饼干、做蛋挞;听说非洲鼓是对孩子们康复效果最好的活动,她招募志愿者、老师,安置场地,为孩子们购置非洲鼓,安排教学。
她是流动人口称赞的“好大姐”。随着辖区外来人口增多,她牵头组建了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站,制定了“三必清、三必谈、三必帮”服务机制,详细掌握了社区各族居民、流动人口的情况,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对各族流动人口就业困难必帮、办理相关手续必帮、生活困难必帮。辖区商户中新增了一家兰州拉面馆,开店的夫妻来自甘肃临夏,得知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却不知道该去哪儿上学时,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就近的小学,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
李一芝任职的三顺店社区是一个由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10个民族居民组成的社区,有居民2476户、496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
李一芝带领社区创新性地建立了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体。她将共建、驻区、包联单位党组织链接起来,共同为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截至目前,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体现有成员单位党组织109家,56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领岗认责,与105户特殊群体结成帮扶对子。这些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和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
李一芝深知,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她依托21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民族团结”综合服务功能区,开设红石榴驿站、红石榴讲堂、流动人口服务站,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党的政策理论宣讲、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族群众联系联谊、教育服务;以面对面拉家常形式组织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板凳宣讲会,从“固定报告会”变成“流动小讲堂”,让党的民族政策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具活力。
这位小巷“总理”,以凡人之躯奔波在街头巷尾,用不悔的付出守护着万家灯火。
下一篇:小蘑菇住进“空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