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这几天,安徽省气温数值较以前有所降低,高温有所缓解。不过,气象部门发布的消息表明,由于空气湿度加大,未来一周时间安徽切换成焖蒸模式,防暑降温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
今天(18日)早晨,安徽省气象台在发布早间天气预报时,没有了“高温警报”的字眼。在中央气象台今早发布的高温预警中,安徽大部基本上退出被标注为高温的红色区域。
安徽的高温较前几天有所缓解,但是并没有退去。
昨天(17日)合肥市最高气温为34.2℃,也没有达到高温线35℃。但是,由于空气湿度较大,在白天大部分时段市民的体感温度是超过35℃的。
今早7时许,合肥市气温为27.7℃,配上88%的湿度,体感温度为32.8℃,已经有些热的感觉了。
据合肥市气象台今天早间发布的预报,今天白天:晴天到多云。偏东风3级。最高气温仍有34℃。
就全省来看,今天还将有不少高温站点。气象部门预计,今天白天到明天早晨:江北晴天到多云;江南多云有时阴天,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全省偏东风2~3级,雷雨时阵风7级。今天最高气温:江北:33~35℃;沿江江南:34~36℃。
气象专家提醒,尽管从气温数据上来看,全省没有了动辄39℃以上的高温,但是超过35℃的高温站点还不少。此外,由于暖湿气流增强,空气湿度增大,未来一周时间安徽切换成焖蒸模式,防暑降温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
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候来了!
快停下这些“加湿”行为
眼下天气炎热、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此时湿气容易侵袭人体,而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除此之外,由于天气炎热,有的人此时喜欢食用一些偏凉的食物,比如冰激凌、冰饮料、冰西瓜等,对人体脏腑功能也会产生影响。
5个信号帮你识别湿气
睡眠充足却依旧困倦:如果睡眠比较充足,但起床后还是总觉得困倦、乏力、头发沉、打不起精神,就要怀疑是不是有湿气。
大便总是黏黏的:大便容易黏在马桶上或者使用手纸反复擦也擦不干净,也说明体内可能有湿气。
刷牙时感觉恶心有痰:有些人一刷牙就感觉恶心,嗓子里边也总是感觉有痰吐不出来,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晨起后小腿总是发酸发沉:晨起后,感觉小腿后边发酸、发沉,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舌头有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健康的舌头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薄白的舌苔,没有齿痕。
快停下这些“加湿”行为
久坐不动:运动少的人,经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重表现。
洗澡后不及时擦干身体、头发:洗澡后,要及时、充分擦干身体,包括脚。
偏好肥甘厚味:肥甘厚味是指辛辣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过量食用油腻食物会伤害脾胃,降低其运化能力,从而助长湿气生成并停留在体内。
贪食生冷:贪食生冷、酒饮及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生湿。
夏天如何祛湿?
穴位按摩:尺泽穴+委中穴
尺泽穴位置:手臂微弯,攥拳,在肘横纹位置,来回拨动时会感受到一根非常硬的筋,这个筋的外侧就是尺泽穴。
委中穴位置:腘窝横纹正中央就是委中穴。操作步骤:两个穴位操作步骤一致,先找准穴位,然后顺时针按揉20次,接着再逆时针按揉20次,按揉力度一般以有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揉3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