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杨唯)7月15日一大早,贵州省技术转移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斌的微信消息就闪烁不停,他需要对征集到的企业技术需求,匹配有对接意向的专家团队,争取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去年4月,由贵州省技术转移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的贵州技术交易市场成立,赵斌成为其技术经理人团队的一员。如今,这支541人的团队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自交易市场成立以来,技术经理人团队累计服务企业195家,对接技术需求218项,发布两批技术需求清单,匹配成果及专家团队121项,涉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组织线上线下对接活动30余次。
“技术经理人要当好创新要素的‘连接器’。”赵斌介绍,为技术和市场“做媒”,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的融资对接、政策解读、专利申请等环节,也被称为“科技红娘”。由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贵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年处理1万吨固废的低碳固碳建材中试生产线,正是技术经理人促成的合作项目。该项目不仅建成完备的检测实验室,还实现了黄磷渣、磷石膏等多种固废物料的试处理及低碳固碳建材产品试生产,并面向全省企业、高校院所等提供代加工、代生产等市场化服务。
为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落地难”等问题,贵州多措并举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今年以来,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对接沙龙,已培养541名专业技术经理人。此外,贵州启动“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修订,新增单列技术经理人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条件,畅通其职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