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叶金福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各种以“无糖”为卖点的食品、饮品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瘦身、控糖的健康之选。
但“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食品专家表示,“无糖”是企业在商业宣传中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只是代表这种食物“不含蔗糖”,事实上可能含有其他种类单糖、双糖以及能转化为单糖、双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若过量食用这些除蔗糖以外的糖类,也会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影响控糖饮食计划。此外,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含糖量≤0.5g/100g(mL),就可以宣称“无糖”。可见,“无糖”不一定完全没有糖,只是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而已。这说明,“无糖食品”其实是在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
笔者以为,防范“无糖食品”收割“智商税”,既需“监管发力”,又需“国标指引”。一方面,市场监管、检测检疫等职能部门应积极承担起自身的主体责任,对商家的“无糖”“更健康”“放心吃”等虚假、夸大宣传要给予制止和查处,以免消费者被收割“智商税”,既被骗了钱,又被伤了身。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合理的“国家标准”,对“无糖”含量作出一定的标准限制,让生产企业有“标”可循,对“标”生产,切忌各家各“标”,无序生产,从而导致“无糖”宣传广告乱吹嘘、乱忽悠。
只有监管发力,国标跟进,再辅以消费者理性消费,才能让广大消费者认清“无糖食品”的真面目,从而避免被收割“智商税”。
上一篇:电魂网络由盈转亏 老游戏流水下滑
下一篇:幸福只给予懂得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