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2025年7月15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调研团队深入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镇,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探寻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勤劳的人民以科技为笔触、产业为颜料、家风为旋律,在长江之畔共同谱写着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
以科技为笔,绘就智慧农业图景。沿长江蜿蜒而建的“十里蔬菜长廊”,生动展现了潘家湾人如何凭借科技革新农业发展模式。这里不仅拥有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和现代化的育苗中心,更成功培育出自主研发的“思特丹”甘蓝品种,一举打破垄断。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数字技术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生态技术在此全面应用,确保蔬菜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在100%。
农户只需指尖轻触手机,便能精准调控大棚内的温湿度,数据屏幕上实时跳动土壤墒情等信息,这些现代化的农业场景彻底改变了学生们对于传统农业的认知与想象。正如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所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旨在通过耕地保护和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还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让科技真正成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
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
以产业为墨,铺就富民之路。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步跃升,都彰显了潘家湾镇深厚的产业智慧。浔味堂食品、嘉野生态农业等企业在此扎根,冷链物流与电商平台将蔬菜远销日韩、东南亚,“嘉鱼甘蓝”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享誉中外,“嘉鱼南瓜”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潘湾金润”等品牌熠熠生辉。“昔日肩挑背扛卖菜辛苦,今朝一键下单蔬菜远销全球。”嘉红蔬菜合作社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深刻变革。全链条增值让土地焕发新活力,更让农民的钱袋子日益丰满。正如带队老师所言:“潘家湾镇的农业发展,是一堂最生动的‘三农’教育课,让同学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带队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嘉鱼南瓜
以家风为韵,奏响和美乡村的动人乐章。调研团队来到四邑村,走访了村民熊成龙家。客厅里“最美家庭”“好婆婆”证书格外醒目。如今的四邑村,家家户户窗明几净,邻里之间和睦相亲,乡风文明的种子在不经意间已然结出累累硕果。
乡村振兴不只是粮仓满盈,更是民心温暖;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人文精神的传承。在这里,物质富足与精神丰盈如同并蒂莲,在长江岸边静静绽放。
师生们与熊成龙夫妇交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潘家湾镇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稳步前行。这场跨越千里的调研,使学生得以深入“三农”发展的最前沿——亲眼见证乡村如何扎根土地、勇于创新实践,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孕育未来。
“千村调查”项目深耕“三农”领域已达18年,累计超过3万人次的学生踊跃参与,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然成为学校实践活动的耀眼招牌。团队将持续积极参与由上海财经大学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国教学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积极贡献,培养更多怀揣留学报国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坚实力量。(文:赵宁、张黎光、崔文蕊、陆诗悦,图:杨亚涵、刘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