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丨《杯中的故园》:从茶杯里酝酿出来的一本小书
创始人
2025-07-18 18:07:29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从来佳茗似故人 ▌张玉瑶

长久以来,只是一个茶的饮者。

每当新茶下来,总有友人相赠,诸色诸样。茶之为饮,我最喜欢的,是它所能给无色无味的水带去的千万气象。品饮之前,只是一些直直蜷蜷、青青绿绿的叶子,直待沸水沃浣其上,芳香掠过口颊,心下方点头:哦,是这样的滋味。眼鼻舌身意,于感官的千万可能性里,终于落定其一。

一杯茶,置于手边,一番番举起落下,杯中微微漾起波澜,又缓缓归于平静,像一场场微型戏剧,又似是某种默示。这原产中国的嘉木之末梢,在漫长的东方时间里,不知曾在多少人的杯盏中漂浮、升降、旋转过。一切从传统中承衍而来的物质,都必是如此,经许多人之手,有许多故事。

《杯中的故园》,就是这样从茶杯里酝酿出来的一本小书。

《杯中的故园:茶与中国人的风味生活》张玉瑶 曾子芊 陕西人民出版社

我不是茶学专家,对茶的认知和饮啜多数仰赖于主观的体感,量化非我所长。但专业和兴趣使然,却算是一个文化和历史的逡巡者,关于时间和人的故事向来为我所偏爱。西方人将茶叶称作“绿色黄金”,是殖民背景下充满商业色彩的称呼,而对中国人而言,茶除了现实功用,早已升华至精神层面。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想想,我们的民族神话竟是与一种植物相关的,也是有些不可思议。其他民族的先祖蒙难,多为某位神灵和某种动物所助,而茶,只是静默植于土地,等待着被发现,等待着与这片土地的先祖产生交流,冥冥中融入了尚混沌未形的民族成分。是涤烦破睡的良伴,也是玉雪心肠的佳人,中国人在以千年计的时间中发现着茶之性,茶也在日复一日的伴随中塑造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在我看来,大多时候,中国人是秉着这样一种“茶性”的,温和,温润,温良,含蓄蕴藉,汩汩抚慰着肝胆肺腑里的不平。

历代茶之书卷帙浩繁,从陆羽到宋徽宗,古人早已爱极此物,茶家惯用清简有味的笔法细细勾描诸样茶之本事,从源到造,从水到器,高于我辈人无数,自不必多言。只是字里行间,在那些品啜与工艺之外,常常会为一些关于茶与人交相联结的微小时刻注目,如枝叶拂过心上,进而神游半晌。

岕茶(插画)

读陆游写日铸、顾渚茶的《安国院试茶》,诗所记本事明朗非常,向来被作为茶史的一条脚注,略提而过。因有溯原始文献的习惯,遂寻《剑南诗稿》次第细密读来,联系上下语境心境,方蓦然领会到,这看似平常的一次试茶,乃是放翁从抗金前线被调回、怀着“此生合是诗人未”的寥落心情入剑门后,一场难得的心灵暂歇与雀跃。想见那样一个瞬间——彼刻,在异乡,郁郁颇不得志间,幸有随身携带的江南故园茶,让他短暂忘忧,沉心于当下的生活美意。哪怕只是未卜长路上的一刻,也好。汲泉煮茶的平凡之事,陪伴一个诗人度过他的至暗时刻。

曾经的苏州虎丘茶,曾名满天下,却消失于历史烟波。特记此茶,更多是为记其惨烈茶事。字句读毕文震孟的《薙茶说》,掩卷嗟息良久,统治者的膨胀欲望与底层的挺身抗暴总在历史中循环上演,哪怕状似不惹尘埃如茶者,也逃脱不了此般命运。那砍除茶树的僧人的决绝令我震撼,我想让这无名之辈留下“姓名”。因为,人类总是健忘。

岕茶是明代名茶,专门关于岕茶的茶书有数部,对于资料采集写作来说,自是富矿。可当我惯例考察这些作者的生平履历,发觉其人竟都亲历明清易代,思之不禁泫然。他们身处震荡乱世中,一生经历了许多大事,为一种茶写一部茶书,堪是微末一件。可也是这件,不经意间留下了前朝只道寻常的片段梦痕,也给了我们觅寻的线索。他们中有幸活着的,在新朝做了遗民,很难不去想象,当他们重温往昔这闲闲写来的茶事时,会如何怀顾碎成幻影的旧梦。譬如冒襄,读他由岕茶忆故人的几段文字,其笔调是至淡的、茶一样的,默念之,却不觉眼热心热。

所以常常会宕开一笔,讲讲这些个由人贯通到茶、又从茶贯通到人的故事,这大概也是这本书有异于其他茶与饮茶类作品的一个小小特色。饮茶本就是主观的事,又往往在中国人天人合一的通感中产生别样的灵性,我便选择不去回避这些情感和灵感溢出的时刻——如果“茶文化”这个词太宏大的话。与文化历史有关的作品,爬梳剔抉资料是最繁杂但也最基础的案头工作,看得眼睛昏花是常有的事,但每当在竖排繁体间有所顿察、顿悟,便如入山觅得属于自己的珍宝,这种难以言传的快乐,足以成为苦劳后的奖赏。

讲述的逻辑,依据惯有对茶的认知习惯,仍是以地理为纲——茶的又一迷人之处,便在于它是地理性的植物,嘉木与厚土深结连理,虽皆是以一个“茶”字名之,山川风土不同,秉性便参差有异。只是,除了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这类耳熟能详的日常朋友,还有日铸雪芽、休宁松萝、阳羡茶等如今听来小众、在历史上却名噪一时的风华故人。因为既是“中国人的风味生活”,那便要向历史的纵深面寻溯,它们曾如何在茶史上承上启下,又或在某个中国人的杯中漾起冷暖自知的旋涡。

书名由责编定音,甚好。故园,可以有好几个含义,最简明的当然是陆游“汲泉闲品故园茶”的所指,是一地茶与一地人的联结之所。人对故乡的情感,向会以故乡的物为载体,通过物来隐微地传递。地理性的茶,自是最好的寄托物之一。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有许多,时不时会为文人茶客们的“为故园茶一辩”莞尔。而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故园,亦是与茶相伴千年的中国人的家园,实物的,以及精神的。从个体推至全体,看这片小小的芽叶如何塑造我们的内心。

至于这本小书本身,最希望的,是能带给读者们一些知识,许多愉悦。

武夷岩茶(插画)

茶杯中的故园情思 ▌曾子芊

去年年末,与家人在泰国清迈旅行,住在一间由本地人经营的民宿里。漂亮的小院种有密密的绿竹,露天的茶水吧旁摆着长条木桌椅,供房客们休憩与社交。一日清晨,我照例起床后先在院子里泡茶——人一旦养成了习惯,就走到哪里都改不了,仿佛只有饮下一口热茶,一日才算开启。热情好客的泰国房东见我在喝茶,忙从橱柜里又拿出好几大包茶叶,说都是中国朋友送的,但他既叫不出名字,也不知其品类。

“哦,这是乌龙,这个呢是白茶……”我一一告诉他这些茶叶的特点与冲泡方法。“中国人真厉害!”他笑道,“因为你们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所以我遇到的每个中国人,好像都非常了解茶!”

听他如此夸奖,有些惭愧起来。可以说“非常了解”吗?虽然我在岭南长大,当地茶俗风靡,得以日日与这“南方之嘉木”接触,除了喝茶,无事亦喜欢翻阅茶书茶典;平日做编辑,在咱们五色土也开设了一个“茗茶故事”专栏,甚至因此结识了一众茶友;但与玉瑶一同完成这本《杯中的故园:茶与中国人的风味生活》后,就越发地感觉到中国名茶包含折射的世界奇妙广阔。

历史长河顺流至今,茶早已渗透进了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方方面面,它也作为令中国人骄傲的“东方树叶”漂洋渡海、席卷全球,名列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这中间所蕴的山川之姿、历史之韵、文艺之美,不仅一本小书的容量只能撮其一毫,而每一杯茶汤的滋味——也都如玉瑶在“茉莉花茶”一章结语中所写的那样,“远未品尽”。

茉莉花茶(插画)

饮茶,除了把它当成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饮料外,我们还可以品些什么呢?

平日里,喜欢观察身边的饮茶者,在纵向的时间坐标上,感觉每个人的饮茶“阶段”或许各不相同:有的是年轻人,只热衷在办公室煮养生花茶,再放上红枣、枸杞等物,颇有点唐朝人煮茶放一堆佐料的“古韵”;有的是嗜茶者,每天都必须要喝一喝茶,用什么器具倒无所谓,喝到毛孔微张、两腋生风就心满意足了;还有的老茶客,用精致的工夫茶具,从早到晚行云流水般地泡茶,尝清淡口味的茶已无法感到满足,而要专饮些“浓苦如药”的乌龙与黑茶。因此,在“岩茶”与“白茶”的章节中,我曾发出过感叹:品茶,就像是在品人生。当美丽的花茶、清淡的绿茶、香甜的红茶一一如风景般从舌尖滑过,也许人到中年后,才会突然品咂出了乌龙与黑茶劲烈后的清芬。翻开故纸堆,看看,历史上也有一生惯饮“水清茶绿”的杭州人袁枚最终折服于武夷岩茶之下,亦有在广东任职的县令萧麟趾就是喜爱盖碗蒸青,坚持入乡但不随俗。滋味万千的茶汤中,贮藏着人生趣味,恰就在这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故事。

若再从横向的地理坐标来看,每位饮茶者的偏爱与习惯,也俨然构成了一幅幅中国的茶叶江湖风情图,而“故园”就似是那画心之一。欧阳修与黄庭坚热衷为江西老家的双井茶代言;绍兴人陆游四处宦游时总随身带着的故园茶日铸;陆游的老乡张岱不仅品尝日铸,还上手改造,创出新品;清代名臣陶澍吟咏家乡安化千两茶的“霸蛮”之气,渴望以耿介之臣的身份扭转乾坤;东坡则是以武夷岩茶自况,在其中安放着自己的精神理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物,草木与人生的故事交汇,又诞生了更多的文化诗篇。

“茶叶江湖风情图”品起来也是极有趣的,它时刻都有可能在身边展开,即使是在五色土编辑部,也常能看到缩小版的图景:来自神奇闽地的杏珏称武夷岩茶为“乡愁之水”,有北京的前辈却独爱“用大搪瓷缸子喝茉莉花茶”,每个中国人与茶的交往,都是一部那么独特的饮茶小史。

我与玉瑶就这么边读边看边品,遥遥追慕着陆羽、陆游、苏轼、张岱等爱茶人的身影,述说着中国的名茶故事,听古人今人汲水煮茶的声音,许多属于我自己的回忆居然也纷至沓来,才发现,原来茶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人生每一页都有点点茶香相随。尤其是离开祖国远游的那些时日,能随身携带的茶叶,就是一方方最小单位的故园——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无论何时何地,中国人只要捧一杯热茶在手,何处不是家?

这也是我们在挖掘名茶背后的文化与内涵时绕不开的,茶与饮茶者之间的情感。陆羽之后,茶因与文化联结而增添了美,又因为一代又一代人对其投入的深沉感情,茶的世界变得更加动人了。

但归根结底,我是因为喜欢茶才喝茶并写下这些文字的。有不喜欢喝茶的中国人吗?肯定是有的。但想奓着胆子化用一句稍嫌武断的话:“世界上只存在喜欢饮茶的,和不知道自己喜欢饮茶的中国人”。原话中代替“饮茶”的是“民乐”,当然也可以是“京剧”或者“书法”——意思就是这些传统文化的“血脉觉醒”,对许多人来说,有时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赵朴初茶诗说得好:“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不如,就从现在开始喝茶吧!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张玉瑶,曾子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西一辆载12人的中巴车因强降... (来源:今晚报)转自:今晚报 【#山西一辆载12人的中巴...
2025暑期档大盘票房连续10...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今日大盘单日票房破亿,截至当前2025暑期档大盘单日票房已连续10天破亿,暑期档累...
观察快评:樊振东的真诚是对饭圈... (来源:猛犸新闻) 【观察快评:#樊振东的真诚是对饭圈文...
2025年中国内地电影暑期档票... 中新社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 高凯)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北京时间7月27日11时23分,中国内地...
向世界发出泉水邀约,2025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实习生 王姝然)7月25日晚,2025济南国际泉水节启...
青岛“汽车医生”研发“微创修复...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7日讯 7月26日是“青岛工匠日”,这是各行各业技术工匠们的节日。在青岛城...
超两万企业客户及开发者接入可灵... 7月27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可灵AI产品及运营负责人李杨披露,自今年4月可...
货拉拉多拉首款新车“多拉大面”...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Hehson科技...
火,终究包不住 烁渊 凭死记硬背的一段顺口溜,与一个“不演而演”的小品,何占豪“混”进浙江文工团。同学们都说,...
WAIC前线|商汤科技发布悟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