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聚焦】扎紧制度篱笆 筑牢粮仓根基——张掖市以制度创新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
创始人
2025-07-18 08:57:13
0

【乡村·新聚焦】

扎紧制度篱笆 筑牢粮仓根基

——张掖市以制度创新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

张掖市建设的高标准农田。 本组图片由张掖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张掖市高标准农田配建的智慧监测系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通讯员 杜沛欣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作为全省主要粮仓的张掖市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构建全市“1+1+2+3+N”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制度体系,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6万亩,覆盖全市耕地面积66.4%,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75.9%。其中,配套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225万亩,占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的63.2%。

  完善制度体系 为高标田建设立规明矩

  张掖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市、县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构建“政府牵头主导、部门分工协作、镇村齐抓共管、群众共同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机制。农业农村部门履行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积极协调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金融支持等工作,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张掖市编制《张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构建“五统一”管理新体制,分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1+1+2+3+N”制度体系,即1个规划,1个意见,项目管理、资金管理2个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竣工验收方案、建后管护方案3个方案、N个规范性文件,筑起覆盖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管护全“生命周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制度体系,为全过程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全市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项目储备管理、资金管理、建后管理等37项制度性文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形成市县联动、层级分明的制度网络。

  严把关口 筑牢项目质量安全屏障

  在项目设计阶段,张掖市相关部门规范初步设计编制,审核编制单位资质,开展实地测绘勘察,落实勘察设计“六方”会审,征求多方意见,以确保设计符合实际;

  在项目复核审批阶段,建立起严格评审机制,严禁将不符合要求的地类纳入项目区,规范各县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项目立项符合规定;

  在项目建设施工环节,推行“项目法人制”,严格过程管理,确保建设质量过硬,落实随机质量抽检,压实监理单位责任,加大隐蔽工程的监管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在监管资金使用方面,规范资金管理办法,强化日常调度监管,规范设计变更流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在项目竣工时加大验收考核的工作力度和密度,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验收考核,严格依据《项目竣工验收方案》,科学制定、量化验收细则,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建立“整改—复核—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形成全过程、多维度的项目监管体系,确保验收过程规范可追溯,全面提升验收工作的规范性与实效性;

  在建后管护方面,重点推进“三统一、一严格”,为全域农田建设精准化管理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时空数据,实现从“形式过关”到“实质达标”的转变,筑牢质量管控终端屏障。

  创新管护机制 扭转“重建轻管”现象

  高标准农田建得好,更要用得好。因此,建后管护是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长久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

  针对项目实施初期,部分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的现象,张掖市制定印发《张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工作方案》,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及时将已建成的耕地、农田水利工程及输配电工程设施、道路及农田防护林等资产及时移交乡镇或村委会,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强化管护利用。

  当前,各县区已建立起政府主管、行业部门监管,村级组织、受益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管护机制。将县区财政预算、村集体经济收益、村集体土地流转收益、末级渠系水费等纳入管护经费主要来源,提升建后管护水平,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发挥效益一亩。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管护率达到100%。

  张掖市着眼永久基本农田、大中型灌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产粮大县、制种基地等重点区域,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系统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位一体的综合配套建设。

  具体实践中,张掖市重点发展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打造集中连片、设施配套、节水高效、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农田,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转变生产模式 实现耕地保护与增收双赢

  确保粮食安全以及服务农户获得更好生产效益,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根本目的。

  经长期实践,张掖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产量亩均提高8%左右,全市粮食总产由2018年的139.6万吨增加到2024年的155.2万吨,增长11.2%。

  同时,该市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其高标准农田10亩至20亩大块地占比由40%提高到79%,流转面积由2021年的146.31万亩增加到2024年的172.5万亩,增长了17.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6%,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

  实施《关于加快智慧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意见》,农业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升级配套数据管理中心、智慧灌溉施肥、“四情”监测、无线远程传输和终端应用开发推广等系统,建成智慧化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示范面积2.96万亩,新建高标准智慧化高标准农田示范点2.08万亩。

  通过示范样板,引领全市高效节水农业向智慧农业新高点迈进。农田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43%,农药、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2.7%。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实现亩均节水40%至60%,2024年农业用水总量较2023年减少0.58亿立方米。

  此外,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通过“小田并大田”改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费亩均提高300元至800元,以玉米制种为例,亩均收益净增680元以上。2024年张掖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71元,同比增长7.7%。

  当前,张掖市正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持续强化高标准农田创新管理机制,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效,把粮食安全底线守得更牢,现代农业发展更具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色更足。

责任编辑:陈德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类似于终极斗士3那样的电影 类似于终极斗士3那样的电影类似于终极斗士3那样的电影 有没有啊?要火爆动作片 欧美的 详细点血...
魏新的运动经历 魏新的运动经历1988-1993年底在重庆体工队;1994年底在重庆渝海足球队; 1995年1月-1...
明朝传说最多的神童才子,留下一... 明朝传说最多的神童才子,留下一千古绝对,为何到现在无人能对出下联?留下一千古绝对,为何到现在无人能对...
辽宁省政协“进一步优化就业公共... (来源:东北新闻网)  7月18日,在省政协“进一步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月...
黄土岭上毙敌酋 7月的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山风依旧清凉。黄土岭战役纪念展室外传来激昂的宣讲声——“当年,日军就是从那...
押注鲍威尔会任期届满?投资者或...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预计,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将继续掌舵,直至任期届满。  7月17日至18...
镇市监处罚〔2025〕165号 镇市监处罚〔2025〕165号浏览:6次基本信息:处罚机关镇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日期2025年07...
七部门印发通知 鼓励外商投资企... 经济日报北京7月18日讯(记者顾阳)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中国人...
能否从5档直接挂回2档 能否从5档直接挂回2档最好别这样,最多降3档,要不对齿轮伤害太大如果速度过快很容易伤变速箱!
借用国有馆藏一级文物有了新规范... (来源:千龙网)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借用管理工作近日有了新规范。依据新规范,保存状况不佳、易因运输包装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