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应范
翻开由新疆作家梁彤瑾先生创作的散文集《紫色博格达峰》,仿佛推开一扇精美的雕花木门,进入了新疆的神奇秘境。
这部散文集以博格达峰为精神图腾,用文字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边疆画卷,极具魅力。全书由“独享风雨”“心路历程”“生命原色”“大海弄潮”四辑构成,以散文为载体,将新疆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与历史底蕴熔铸成一部立体的地域精神史诗。
在“独享风雨”一辑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新疆的壮丽山河。在这里,博格达峰宛如一个神秘的巨人,书中写道:“看那天池水,此刻也是姹紫嫣红,或者说是紫中带蓝,黑中泛紫,风吹起的涟漪都是紫洇洇的,把周围的森林也染成紫色的了。”独特的色彩描写打破了常规审美,让巍峨的雪峰与梦幻的天池交织成绮丽的画卷,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读者在感受大自然雄浑壮美的同时,也领悟到在风雨中独思、与自然对话、于孤独中寻得内心的宁静,正是人与天地相处的智慧。
第二辑“心路历程”是作者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度剖白。循着自然的足迹,作者将个人经历与细腻的情感沉淀于文字间,那些岁月故事或喜或悲,或迷茫或坚定,都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享受孤独》一文以诗意的语言颠覆了世俗偏见,指出孤独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圆融自足的生命境界。“农民在孤独中不辍耕耘,才有好的收成。科学家在孤独中苦苦钻研,才有一连串的闪光成果。作曲家在孤独中构思五线谱,才有流行歌曲唱遍大江南北”,这一洞见直击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当喧嚣成为常态,独处恰是沉淀自我的契机。看到此处,读者会忆起自己的人生片段,从而恍然明白,生命本就是一场未知的跋涉,唯有在静默中汲取力量,方能在前行中完成蜕变。
从个人心境转向生命哲思,第三辑“生命原色”则聚焦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以自然万物为镜,照见生命的坚韧之美。在《不是默契》一文中,作者以超越寻常的情感倾诉和锋利的叩问,直击生活本质。“莫道人心莫测感情如纸,莫道心事难言青春无怨,生活全凭自己的手,也能耕耘一块绿洲,种植出灿烂的阳光和爱情”,这如淬火钢刃般的哲思,劈开了世俗对情感与生活的消极定论,将“生活全凭双手”的信念升华为对生命韧性的礼赞。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外界的顺逆,而在于能否以赤子之心,在荒芜中拓印出属于自己的绿洲图谱。这并非“人定胜天”的征服姿态,而是与命运对话时主动耕耘的生命智慧。
视角再次转换,从个体生命转向社会图景,第四辑“大海弄潮”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洞察当代社会多元发展的窗口。这里既有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也有沉浸在艺术世界、用作品传递情感的文艺工作者。作者没有流于表面地展现他们个人的成功,而是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驱动力、抉择时的挣扎、困境中的坚守,以及创作中的匠心。作者在《执着与眷恋》一文中写道:“他留意各种人物的言谈举止,留意日出日落,留意风雪雨霜。晚上,这些活灵灵的素材便蹦出来,蹦到绘画纸上,重新拼贴、组合”,这样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触摸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引发读者思考在速变的社会中如何坚守初心。文中“执着是前行的动力,眷恋是心灵的港湾”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凝练,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辑文字彼此勾连又各有侧重,从自然景物到人物内心,从生命哲思到社会观察,层层深入。在这部书中,作者以优美的文字,为读者打开一扇崭新的认知之门。让我们在阅读中聆听自然与生命的交响,于反思中觅得成长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