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化系统的起端,具有咀嚼、吞咽、言语和感觉等功能,并维持着颌面部的正常形态。南京市口腔医院老年口腔诊疗中心副主任聂蓉蓉提醒,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会影响到呼吸道、胃肠道、心脑血管等系统的健康。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各类身体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可出现不同类别的口腔健康问题,需引起关注。
老年人重点关注五大常见口腔疾
病龋病:即大家日常所说的“虫牙、蛀牙”。龋病好发于儿童、老年人人群,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74岁人群恒牙患龋率达98%。龋病是引起牙痛、造成缺牙的主要原因,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老年人常因牙龈萎缩而牙根暴露,使得根面容易发生龋坏等。
楔状缺损:是主要因长期横向刷牙的不良习惯,导致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磨耗所致的楔形缺损。楔状缺损发生后,牙齿会有遇冷遇热刺激痛;缺损严重发生牙髓暴露者可发生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造成牙齿折断。
牙周病:它是“老掉牙”的主要原因,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7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率仅为9.3%。当牙齿长期附着菌斑、结石,会导致牙齿周围的牙龈、牙槽骨长期存在慢性炎症,使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从而引起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移位、伸长、牙周溢脓、口臭、咀嚼无力不敢咬硬物等症状。
牙列缺损缺失:指上颌或下颌的牙列内因龋病造成残冠、残根,以及因牙周病造成的牙齿松动、脱落,造成数目不等的牙齿缺失。牙齿缺失后不仅影响美观及发音,还会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以及牙槽骨吸收,同时还会造成咀嚼功能减退及消化系统负担加重。
口腔黏膜疾病:最为常见的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和扁平苔藓,大家会误认为是“上火了”或抵抗力低下。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口腔黏膜病损可能是全身系统病如贫血、过敏、肿瘤等的口腔表现,如发现口腔内有2周以上没有愈合的溃疡,口腔黏膜有硬结、白色或红色斑块等异常表现后要及时就医。
专家支招科学预防口腔疾病发生
首先养成科学口腔卫生习惯。刷牙与漱口是最有效的方法,建议选择软毛、小刷头牙刷,每天早晚刷牙各1次,每次刷牙至少2分钟,每餐后及时用清水漱口,可以辅助使用间隙刷、牙线和牙签清洁口腔。刷牙方法上忌用横刷法,应用Bass刷牙法。
其次重视牙齿缺失后的修复。缺牙后未及时修复容易造成其他牙齿倾斜移位、牙槽骨萎缩,不仅增加了日后修复的难度,同时缺牙影响咀嚼功能的发挥,容易造成偏侧咀嚼的习惯,加重另一侧牙齿的磨损,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等咬合疾病。如已佩戴活动义齿每天餐后应取出假牙,认真细致地清洁。
第三保持平衡健康饮食。饮食均衡,戒除吸烟、用牙咬硬物、嚼槟榔等不良口腔健康习惯,适当控制各种甜食摄入频率,多吃新鲜蔬菜与瓜果,安排合理膳食,保证微量元素的摄取,增加牙齿抗龋能力。每天叩齿1—2次,每次叩齿36下,促进牙周血液循环、增进牙周组织健康。
最后注重口腔定期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龋病(尤其是根面龋)、牙周病、牙本质敏感等,可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牙齿涂氟来预防根面龋。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到正规医院进行1次口腔检查,每年至少洁牙1次。
通讯员 魏敏 贾晨晨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