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近期,近场电商领域出现的消费热点现象引发各界关注。多家平台加大本地配送补贴力度,带来了消费市场新的想象空间,电商平台正走入“大消费”的下半场。7月16日,在由中国市场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承办的“电商下半场:远近融合的大消费平台与消费的增量创造”专家研讨会上,多位行业人士和业内专家就这一现象产生的机理和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即时零售作为电商模式创新,在扩大消费与内需中的作用逐渐显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何德旭说。
近场电商也可理解为即时零售,区别于传统电商,是消费者可在本地平台下单,由附近门店即时发货并在几小时内送达的新零售模式,它融合了传统零售的线下触达和线上电商的便捷体验。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在此基础上提出“便捷经济”概念,所谓便捷经济是指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的能力,依托本地商品和服务资源,以满足消费者便捷需求的经济活动。淘宝、京东、美团等平台是发展便捷经济的重要载体,这些平台的优势在于多边组织的能力,想要启动交叉网络效应,对消费者、商家、骑手三方的补贴缺一不可。
淘天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研究中心主任徐飞表示,自4月底,阿里巴巴推出淘宝闪购,作为建设新型服务业电商的初步探索,在业务模式上,注重非餐饮类目的发展和增长,不断扩容商品和服务的类型及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的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体验,满足更多元、立体的消费需求。从过去两个月看,闪购市场的总量在增长,中小商家的单量和营收在增长,非餐商品销售增长,骑手人数、单量和收入也在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欧阳日辉表示,长远来看,闪购模式作为线下实体门店增收的重要渠道,为更多创业者开设线下门店建立了信心,提升了线下零售商业的创业活跃度。多家电商平台参与,闪购模式能够从“满足更多元的消费需求”和“提供更优质的消费体验”两个方面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为国家扩内需、促消费贡献价值。此外,电商下半场新模式还有弥合地区消费差距、增加就业、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提升线上零售商业效率等多重经济社会效应。
针对即时零售的未来发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研究员王惠敏指出,即时零售兴起背后是Z世代为代表的即需、即买、即得的消费习惯的变迁。这一消费行为需有强大完善的供应链作为支撑,而强大的供应链,前端需要性价比高且丰富的产品品类,后端离不开高效的物流网络。
欧阳日辉指出,从供给侧看,即时配送网络的成熟,是近年来闪购模式行业实现大发展的基础。在他看来,外卖是本地供给,竞争的核心在体验、供给、履约,长远来看,供给丰富、履约稳定的平台才有机会把前期行业补贴带来的消费增量收入囊中,而这两点都离不开技术和服务的创新。
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坚认为,即时零售的竞争,拼的不是流量,而是成本和技术,技术是即时零售最终的角斗场。电商平台需要通过技术来提升上门服务的精准度、物流的效率等,真正构建起强大的供应网络。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数字经济与平台竞争研究中心主任曲创表示,即时零售是算法、算力密集型产业,对技术需求很高。他举例,北京的用餐高峰期,每一个骑手接一个单的路线如何走,是综合计算局部气象、交通堵塞等变量后的最优解。此外,技术不仅赋能物流网络的高效,还能帮助商家提升销量。线下店铺接入电商平台后,所有产品信息数据立刻可视化,哪怕是简单的浏览量统计、货品出售趋势的数据分析,都能直接服务实体店铺制定销售策略。(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召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