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本报讯 7月10日,中国气象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极端灾害性天气短临预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将通过提高灾害易发区域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准度、预警指向性和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补齐中小尺度极端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短板,进一步提升极端天气临灾防范能力。
《实施方案》作为未来两年的行动指南和建设依据,提出多项目标。包括提升中小尺度极端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重点区域极端灾害性天气不漏测、无漏报,实现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由主观定性向客观定量的转变;加密高风险领域和区域气象监测能力,实现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暴雨和大风灾害高危险区中人口稠密重点区域气象监测全覆盖,暴雨灾害较高风险区域天气雷达距地1公里高度覆盖率由82%提升到86%,强对流预警信号发布时间平均提前量由43分钟提升至46分钟;提升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龙卷风和冰雹等气象灾害风险短时临近预报预警能力,形成综合风险预警产品;极端灾害性天气影响区域内,应急责任人预警信息实现100%强制提醒触达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