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上海日前举行第41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暨外商投资集中签约仪式。新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5家外资研发中心获颁证书;56个外商投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约36.8亿美元,其中33个项目现场签约。
上海市商务委表示,此次获颁证书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大多来自上海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包括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时尚消费品等。企业能级水平高,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5家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和1家事业部总部。
“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业务规模,迎接两位数增长。”海格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欧阳彤说,这是海格集团(Hager Group)去年制定的中国战略,预计从现在起的未来五年,将是企业在华发展的高速期,而在获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后,将为中国战略注入动力。
位于碳谷绿湾的巴斯夫护理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此次获颁外资研发中心证书。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碳谷绿湾园区的重要成员和全球化工行业的领军者,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巴斯夫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此次被认定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是其深耕中国市场、持续投入创新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对碳谷绿湾产业生态和创新环境的有力印证。
据了解,巴斯夫护理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自2015年以来,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和战略收购,2020年7月15日完成了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助剂装置的资产收购;2022年,投资1.77亿元建设高端护肤靓装项目。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巴斯夫集团未来将巴斯夫护理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一个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全球竞争力、未来年产值规模规划不低于30亿元的生产运营基地。
来自德国的保赫曼集团,是最早一批落户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外资企业。此次获颁第41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后,保赫曼将不断加快本土化布局的脚步。保赫曼(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玄表示,公司已经有在中国建厂、生产、制造的行动意向。“今年我们开始尝试让本土企业代加工,并注册了第一款本土产品,如果未来能从上海直接生产制造产品,不仅有助于将产品推广至全国,并且对树立国际品牌也有很大帮助。”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近25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6亿美元。总部经济加快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上海持续保持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城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