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鲍曼君
2025年7月的一天清晨6时,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的街头出现黄头盔、红马甲和蓝电动车,180名金融助理组成的农信骑手服务队穿行在厂房间,引擎声划破晨曦的宁静。
“以前我们跑银行,现在银行追着我们跑。”惠安石雕厂负责人王钦拍着新引进的数控雕刻机笑道。3个月前,正是这支农信骑手服务队主动上门,3天内为他提供了500万元的设备升级贷款。
作为“咱厝人自己的银行”,惠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惠安县联社”)创新推出农信骑手“1+N”四维服务模式,以脚步丈量产业脉搏,用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县域“1543”产业体系。当《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跟随农信骑手服务队深入产业链条,一幅金融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脚步丈量需求
服务触达“末梢”
惠安县崇武镇的海风裹挟着石粉气息,数百家石雕企业沿港湾铺展。这个传承石雕技艺1600多年的“中国石雕之都”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阵痛。
“东南亚订单暴涨,可工人们手工雕刻,时间根本赶不及。”惠安石雕厂的一位老匠人指着车间里尘封的手工刻刀叹息道。2025年初,该企业接下跨国景观雕塑的大单,却因缺乏智能设备采购资金而无法顺利开展订单生产。
转机出现在一天早晨。3名农信骑手在“扫街式”走访中了解到该情况,3天后,500万元“链易贷”就到了账,崭新的数控雕刻机开始隆隆运转。
“现在40%的效率提升都是保守估计。”王钦抚摸着机器上跳跃的数字面板说,“这笔贷款不仅保住了订单,更让我们打进了中东市场。”
农信骑手王锦民磨损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该企业的发展痛点:“石雕企业贷款难在无标准抵押物。”“校服厂扩产卡在厂房购置。”……截至2025年5月末,惠安县联社农信骑手服务队已为231户石雕企业投放4.12亿元,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产品精准滴灌
一套方案激活产业链
走进惠安县螺阳镇的校服产业园,缝纫机声如同暴雨敲打着铁皮屋顶。该园区年产校服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却长期面临“大产业、小企业”的困局。“想买标准厂房扩产,可首付就压得人喘不过气。”该园区一家校服厂老板陈斌在堆满面料的办公室苦笑着说。
正当此时,惠安县联社产品经理带来解决方案:300万元“链易贷”购置自动化裁床,叠加427万元“厂房易贷”盘下4500平方米新厂区。3个月后,新厂房里的吊挂生产线高速流转,产能翻倍帮助陈斌接下了当地知名教育集团的百万订单。
针对产业链上不同生态位的企业,惠安县联社打造“链易贷+N”产品矩阵:初创企业适用“政策金融包”解决首贷难题;成长型企业通过“园区金融”购置标准化厂房;龙头企业配套“专精特新贷”助推技术攻坚。截至2025年5月末,仅校服产业链就获贷1.2亿元,14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
链式辐射推广
小镇构建鞋业生态圈
惠安县黄塘镇的一个夏日午后,橡胶气味弥漫街巷。在惠安县联社主任林文急眼中,这个鞋材产业带恰似活体生态系统。“我们从一家鞋底厂切入,如同在池塘投入一颗石子。”林文急说。
2024年10月,惠安鞋材企业主王永胜在“一链一专场”融资对接会上获得200万元贷款。农信骑手服务队顺藤摸瓜,两周内走访其上下游7家企业,最终为两家配套厂商投放了500万元“链上快贷”。
此外,惠安县联社牵线推动形成良性互动、链上互通的“小链圈”,通过“链主+金融”双轮驱动,助力鞋材产业形成龙头引领、配套跟进、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效应。王永胜的EVA原料供应商与隔壁镇的鞋面厂达成合作,节省了15%的物流成本。
现在,在惠安县联社41个网点和3个微贷中心构建的“一社一链”网络下,这样的产业微循环正在全县复制。截至2025年5月末,惠安县联社帮助黄塘镇当地29家鞋企获贷4237万元,产业聚集度提升37%。
“乘数效应”裂变
“头雁”带动“群雁”齐飞
在惠安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惠安科技发展公司由5年前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如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每次的技术迭代都是生死考验。”该公司总经理林丽指着正在组装的五轴加工中心坦言。2025年初,为突破激光切割技术,惠安县联社不仅为该公司发放了200万元“专精特新贷”,更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为其上下游的3家企业增加授信规模,并给予定向利率优惠政策支持,进一步助力其降低融资成本。
在惠安县联社的金融支持下,该公司得以顺利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增长。如今,该产业链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发展态势,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逐渐成为惠安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金融不是雪中送炭,而要成为产业升级的氧气。”惠安县联社董事长黄文新看着农信骑手服务队的实时定位图说。此刻,那些流动的蓝点仍穿行在惠安县星罗棋布的产业带上。
从家庭作坊到智能工厂、从代工贴牌到出海抢单,惠安县联社以“1+N”四维服务构建起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当数控雕刻机的激光划过千年石雕、当智能裁床“剪出”校服产业新蓝图,这支“黄头盔”农信铁军仍在加速奔向产业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