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7月17日,记者从乌海海关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乌海海关共受理出境货物出境检验检疫申请2491批,货值达13.47亿元人民币,货物总重量22.35万吨,外贸稳中向好势头持续保持。
乌海海关深入辖区企业调研,详细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走进位于乌海市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聚氯乙烯树脂产品源源不断下线;仓储区内,装卸车辆穿梭作业,满载出口产品的货运列车整装待发。作为今年新获批的海关“批次检验”改革试点企业,该公司通关效率显著提升,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目前,出口形势一片大好,特别是‘批次检验’新模式运用极大缩短了申请检验的周期,降低了仓储、物流费用,提高了发货效率,增强我们国际竞争力。”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赵海军说。
该公司的火热场景,是今年乌海市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为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乌海海关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通过“一站式服务包”“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机制,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企业在进出口环节的难点堵点,并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组织业务骨干开展政策宣讲,重点解读化工产品进出口监管要求、原产地规则及RCEP关税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机制,通过“预约查检+现场查检”的模式提高属地查检效率,并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针对首次出口产品的企业,海关重点做好货物的抽样送检工作,主动对接实验室跟踪检测进度,保障新产品快速通关;积极开展信用培育工作,创新信用培育形式,拓展“线上+线下”培育模式,打造信用培育“云课堂”,帮助企业把握认证标准,提高认证效率,营造“以信用获得通关便利”良好氛围,将更多合规守信企业培育成为AEO高级认证企业。
乌海海关听取企业诉求,指导海关惠企政策落实。(资料图)在实现货值突破的同时,乌海海关严守安全监管底线,以“检出率”为导向,运用“智慧融入现场、现场融入教学、教学指导实践”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出口危险品监管实训点作用,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围绕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完善出口危险品现场监管应急处置预案并开展桌面推演、配齐防护装备等方式,全面提升危险品领域应急处置能力。
“13亿元的货值突破,既是成绩更是动力。”乌海海关副关长李向民表示,“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指引,不断提高海关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以管得住、通得快为目标,持续优化对外贸易服务,助力更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郝飚
编校:徐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