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河南商丘)
据7月16日澎湃新闻报道,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政策例行吹风会,详解《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概况。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间,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达164.8万,此期间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增长了4.8%。
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23年末,中国残疾人总数为8591.4万,占比总人口约6.16%。一直以来,我国针对残障人士的援助行动从未停歇,推出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包括发放救助补贴、激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无劳动能力的残障者,我们需以政策救助为基石,保障其基本生活;而对于具备工作能力的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则是更优方案。2022至2024年间,各级政府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及税费减免措施,助力164.8万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提升4.8%,这正是“授人以渔”的生动实践。4.8%的增长背后,凝聚着无数助残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以往,残疾人就业领域相对局限,如按摩、文员、收银、手工制作等。而今,伴随中国经济与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政府职业培训力度的加大,残疾人得以涉足更多元化的职业领域,如电商、云客服、自媒体、AI标注师、平面设计等新兴岗位。这些充满时代感的工作机会,为残障人士搭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促进残疾人就业,使之自力更生,在工作岗位上寻回自信,才能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托起残疾人群体“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