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申万宏源宏观)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稀土凭借产能规模和完整产业链,在全球内难被替代。当前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我国还有哪些商品具备“难替代性”?
一、稀土为何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因在军工等领域有关键作用,且仅我国拥有完备产业链
稀土是15种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的总称,在军事和高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钐和钇在军工领域应用广泛;钕和镨主要用于新能源领域;铈和镧在芯片制造领域至关重要;镧和钇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70%,且在全球稀土进口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过去近20年,中国稀土产量稳居全球首位,2024年达27万吨,占全球68.5%。同年,全球其他国家自我国稀土进口占比达37.1%,远高于第二大进口地区东盟的18.0%。此外,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对华稀土依赖度仍居高不下,近年来稳定在75%左右。
我国在稀土领域具备从采选到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其他国家难以建立替代供应链。稀土产业链大致分为上游的稀土矿采选,中游的氧化物分离、金属冶炼及功能材料制备,下游则涵盖永磁体制造等环节。从全球布局来看,只有中国实现了从资源到应用的全链条覆盖。相比之下,其他国家普遍缺乏中游技术和产能支撑,难以独立构建完整供应链。
二、除稀土外,海外对华还有哪些“极高依赖”商品?化学品、矿物金属、纺织服装等
以美国为例,海外在化学品、矿物金属等领域均对中国有“极高依赖”和“完全依赖”的商品。以美国海关的HTS6位商品编码为依据,2024年美国自中国进口占比大于90%的共有98种商品,占美自华总进口的3.5%,规模为162.5亿美元。其中有20个商品的自华进口占比达到了100%,规模为224.9万美元,主要集中在纺服、化学品、矿物金属。
趋势上,美国对华“极高依赖”商品分为两类:长期持续依赖型(杂项制品、家电、纺织服装、家具)和短期加速依赖型(化学品、矿物金属)。其中,矿物金属的依赖度短期急剧上升,从2022年的0%跃升至2024年的100%,且2025年以来仍接近100%。化学品的依赖度也在20年间不断提升,从2010年的28.9%跃升至2024年的93.8%。
进一步来看,美国对华“完全依赖”的20个商品具备一定战略性和难替代性。譬如,中国在锂电池关键添加剂(如磷酸酯、含镍电极材料)和关键原料药(如格鲁米特、右丙氧芬)领域产量领先、成本优势明显,形成了完整产业体系,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替代。
三、哪些“极高依赖”商品具备类似稀土的战略价值?化学品和部分金属,且总规模大于稀土
视角一:具备“类稀土”战略价值的商品,譬如化学品和部分金属商品。美国自华的“极高依赖度”商品中,有12种化学品和金属品在新能源车、芯片制造和军工等关键领域作用突出,与稀土的作用类似,总进口额达1.5亿美元,未来或成贸易谈判的关键筹码。
视角二:中国对全球出口比例高,且在海外供应中的重要性显著增强,譬如化学品。过去20年,除“类稀土”和化学品外,中国其他商品出口占比稳居全球首位。印尼虽为“类稀土”出口第一,但主要流向中国,体现两国产业链深度嵌套。2024年化学品出口虽为全球第二,但与第一差距微小,且较2010年提升了21.1pct,体现其竞争力显著增强。
从美国自华进口占比的变化来看,近20年化学品的进口比例也大幅提升,显示其在美国供应中的重要性显著增强。数据上看,美国自华进口的化学品从2010年的34.1%大幅提升61.4pct至2024年的95.4%,进口规模为5.0亿美元。相较于其他商品,化学品的提升幅度和当前占比均居各行业之首,凸显中国化学品在美国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贸易形势变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非系统风险导致局部领域压力被放大。
1.热点思考 | 出口视角:“战略资源”新线索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稀土凭借产能规模和完整产业链,在全球内难被替代。当前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我国还有哪些商品具备“难替代性”?
1.1 稀土为何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稀土是15种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的总称,在军事和高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钐和钇在军工领域应用广泛,是导弹制导、战斗机雷达和舰艇陀螺仪的关键材料;钕和镨主要用于新能源领域,构成新能源汽车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的永磁材料;铈和镧在芯片制造领域至关重要,分别用于半导体抛光和靶材制造。此外,在航空航天领域,镧用于制造高性能电池材料,钇发用于制造高温陶瓷涂层。
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70%,且在全球稀土进口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过去近20年,我国稀土产量持续占据绝对优势。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稀土产量高达2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8.5%。从全球其他国家的稀土进口格局来看,我国同样占据着绝对优势。2024年全球其他国家自我国稀土进口占比达37.1%,远高于第二大进口地区东盟的18.0%,尽管东盟比重逐年上升,但仍与我国差距较大。此外,尽管经历了多次中美贸易冲突,美国对华稀土的依赖度依然居高不下,近年来基本稳定在75%左右。
我国在稀土领域具备从采选到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其他国家难以建立替代供应链。稀土产业链大致分为上游的稀土矿采选与伴生资源利用,中游的氧化物分离、金属冶炼及功能材料制备,下游则涵盖永磁体制造、应用终端以及回收再利用等环节。从全球布局来看,只有中国实现了从资源到应用的全链条覆盖。相比之下,美国、缅甸、澳大利亚主要集中在矿石开采,日本等其他国家虽具备部分磁体制造能力,但普遍缺乏中游技术和产能支撑,难以独立构建完整供应链。
1.2 除稀土外,海外对华还有哪些“极高依赖”商品?
以美国为例,海外在化学品、矿物金属、杂项品、家电、纺织服装等领域均对中国有“极高依赖”和“完全依赖”的商品。以美国海关的HTS6位商品编码为依据,2024年美国自华进口占比大于90%(“极高依赖”)的共有98种商品,占美自华总进口的3.5%,规模为162.5亿美元。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将98种商品归为杂项制品、家电、纺织服装、家具&餐具、化学品,和矿物金属六大类。其中有20个商品的自华进口占比达到了100%(“完全依赖”),规模为224.9万美元,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化学品和矿物金属。
趋势上看,美国对华“极高依赖”的商品可分为长期持续依赖型(杂项制品、家电、纺织服装、家具&餐具)和短期加速依赖型(化学品、矿物金属)。为观察美国对华进口依赖度的历史变化趋势,我们将2024年美国自华进口占比超90%的98个商品分为三档:100%、95%~99%、90%~95%。数据显示,美对华进口占比达100%的化学品和矿物金属,依赖度在短期内急剧上升,分别从2022年的7.7%和0%跃升至2024年的100%。今年以来,这两个商品的美对华依赖度仍接近100%。此外,2024年美自华进口占比在90%~95%的化学品,依赖度在过去数年也显著提升,从2010年的28.9%升至2024年的93.8%。
进一步来看,美国对华“完全依赖”的20个商品具备一定的战略性和难替代性。譬如,磷酸酯(如HTS293153和HTS293147)、氟化物质和含镍电极材料(如HTS290433、HTS382759和HTS750110)是锂电池中的关键添加剂和电极材料,且中国在这些材料的全球产量中占据领先地位。这使得中国拥有完整的锂电池产业体系和成熟的生产技术,其他国家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替代。此外,一些关键原料药,如格鲁米特、右丙氧芬和3-奎宁环醇,中国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其他国家,即便是原料药成本很低的印度,也很难在短期内形成规模效应。
1.3 哪些“极高依赖”商品具备类似稀土的战略价值?
我们从两个维度分析所有美国对华“极高依赖度”的商品,得出化学品和部分金属或成为下一个“稀土”。鉴于涉及商品的数量过多,下述分析仍将所有美国自华进口占比大于90%的商品划分为六大类,以筛选出具有成为贸易筹码潜力的商品。
视角一:具备“类稀土”战略价值的商品,譬如化学品和金属商品。美国自华进口的“极高依赖度”商品中有12种化学品和金属商品在新能源车、芯片制造和军工等关键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稀土的作用类似,其总进口规模达到1.5亿美元。例如,全氟辛烷磺酸锂和镍镧是制造新能源电池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氨基树脂制塑料板和五氟乙烷混合物在芯片制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锻造钨则在军工穿甲材料中有广泛应用。这些商品的战略地位或使其成为未来贸易谈判的关键筹码。
视角二:中国对全球出口比例高,且在海外供应中的重要性显著增强,譬如化学品。从中国对全球出口的数据上看,除“类稀土”商品和化学品外,其他商品类别在过去20年中的全球出口占比一直位居第一,且远超出口占比第二的国家。“类稀土”品方面,印尼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最高,但其出口主要流向中国,这或反映出我国与印尼在相关产业链上的深度嵌套关系。化学品方面,虽然2024年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位列第二,但与排名第一的欧盟仅相差1.2pct。与此同时,化学品在全球的出口比例较2010年大幅提升了21.1pct,反映出我国化学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从美国自华进口占比的变化来看,近20年化学品的进口比例大幅提升,显示其在美国供应中的重要性显著增强。数据上看,美国自华进口的化学品从2010年的34.1%大幅提升61.4pct至2024年的95.4%,总进口规模为5.0亿美元。这一提升幅度以及进口占比都远高于其他商品,显示我国化学品在美国供应链中的重要性显著增强。其余商品来看,“类稀土”品、家电、纺服、杂项品的美自华进口比例较2010年分别上升了14.3pct、12.2pct、2.5pct和1.7pct至83.8%、93.5%、92.6%和95.0%。然而,家具及餐具的美自华进口占比相较于2010年则是小幅下滑了0.5pct至95.2%。
1)贸易形势变化超预期。美国出台其他限制我国外贸的政策,不仅限于关税。
2)地缘政治风险。国际地缘事件导致外需对国内经济的传导出现非线性变化
3)非系统风险导致局部领域压力被放大。个别行业集中性风险传导至其他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