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张利鹏博士毕业啦!”最近,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的团队成员间传着一个好消息——2016年度阳光学子张利鹏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这位一路走来殊为不易的阳光学子,用毕业照上灿烂的笑容,为九载求学路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时间回溯到2016年,扬子晚报阳光助学团队在盐城市东台市走访时,曾到访过张利鹏的老家老屋。那时他是一个内向的孩子,记者看在眼里,决定为他创造一个突破自我的机会,邀请他在阳光学子报告会上交流发言。不久后,他就在报告厅内面对500多名听众发言,尽管紧张,但自此也发现了自己的潜能,逐渐克服了社交心理障碍。那年夏天,他从东台高级中学毕业后,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在大学里,他积极参与公益志愿者活动,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都找到了自信。
同样是在2016年,河海大学退休教授施泽华通过扬子晚报找到张利鹏等6名河海大学阳光学子的联系方式,发起了“坚持梦想继续努力”群聊。原来,早在2013年,施教授在翻阅扬子晚报公示的阳光学子名单时,就注意到有几名河海大学的学生,他当即提笔写信:“今后生活、学习有什么困难,请与我联系。”此后,他每年都会关注阳光学子名单中的河海大学学生。在“梦想群”成立后,张利鹏曾担任过群主,负责对接群内活动。此外,张利鹏几乎每年都来阳光学子报告会当志愿者,还和记者一起前往苏州看望爱心人士。
2020年9月,凭借出色的在校表现,张利鹏在河海大学直接攻读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博士研究期间,他聚焦海岸带波浪动力机制研究。针对传统波浪测量设备在精度和空间分辨率上的局限,创新研发了三维激光雷达测波系统,揭示了近岸波浪的时空演化规律,这对于海洋灾害的预防和海岸带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科研方面,他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发表SCI论文3篇、EI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1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题报告1次,参与科研项目4个。
如今,站在博士毕业的终点回望,他心中充满感激:“感恩施泽华教授在学业与生活上给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关怀,也深深感谢夏亚明老师、冯可老师,对我成长与发展的持续关心。同时,众多阳光学子的陪伴,也让这段旅程倍感温暖!”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这是张利鹏的微信签名,也是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态度写照。值此阳光助学再次启动之际,他为2025年阳光学子献上了美好的祝愿寄语:心怀阳光、努力坚韧、不负韶华、前程似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夕悦
致社会爱心人士:
“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由扬子晚报与希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江苏省慈善总会、江苏省关工委给予特别指导和大力支持。通过集结社会爱心力量,为江苏省内家庭遇到困难、品学兼优的高考学子提供帮助。最终入围的阳光学子,将获得每人5000元助学金。
我们呼吁捐款的爱心人士留下姓名,欢迎社会各界推荐符合条件的学子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