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超大号成长乐园”,众多的孩童生活其中。为了让更多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奠基美好人生,近年来,全国不少城市都在开展一个共同行动,即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什么是儿童友好城市?简而言之,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城市。
一个“有未来”的城市,必定是儿童友好城市。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的通知》,总结了各地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典型经验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山东省济南、青岛、淄博、威海、日照、滨州、菏泽等7市9项经验做法入选。
其中,滨州市创新实施儿童“先诊疗后付费、住院免押金”诊疗服务模式。在全市104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儿童“信用就医”“直接取消”免押金住院两种模式,减轻患儿家庭经济压力和费用负担,提高儿童就医便利度。在“信用就医”模式中,儿童可共享监护人的信用就医专用额度,用于垫付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出院时仅需一次性结清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在“直接取消”模式中,监护人通过签署承诺书,即可享受儿童无押金住院模式,并可在出院后一个月内完成费用结算。
这些经验做法亮点纷呈、举措创新,对于全力打造安全、趣味、平等、包容、创新的儿童成长环境,为孩子们拥有幸福童年奠基,具有很好的示范推广意义。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不仅是每个人最初的记忆,更是塑造性格、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石。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愉悦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筑牢人生的“幸福起跑线”。
对于城市而言,应该不断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将儿童友好理念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以儿童友好空间为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推进城市公园、学校周边道路等空间适儿化改造。同时,还应鼓励企事业单位丰富扩大面向儿童的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培育为儿童服务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营造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绘制儿童友好地图等形式,串联辖区内的公园、绿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各类儿童友好空间资源,让广大家长享有更加放心舒心的“遛娃”环境,让孩子们能有更多撒欢儿的地方,使儿童友好更加可感、具象化。
涵养幸福童年,就是涵养美好未来。因此,请积极行动起来,尽己所能地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打造和谐美丽家庭、涵养好家教好家风,为儿童创造更有爱的城市空间和家庭环境,让“一米高度”看世界看到更多美好。
原标题:“友好城市”为幸福童年“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