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独特的立体地貌与多元气候,孕育了生物多样性,也造就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云南人凭借世代积累的智慧,在纷繁菌类中建立起严谨的甄别体系,将自然馈赠转化为餐桌珍馐美味。
见手青有柔韧的口感,用干椒爆炒后能释放它独具一格的鲜香。此外,肉质肥厚的黄赖头(皱盖牛肝菌)、滑嫩的白牛肝及人工培育的黑牛肝,共同丰富了云南人的菌宴选择。
红菇科菌类以其鲜明特征备受欢迎:青头菌因绿色菌盖与龟裂纹易于辨识;大红菌(灰肉红菇)烹煮后释放鲜红汤汁,滋味鲜美;松乳菇、奶浆菌(多汁乳菇)等乳菇属成员,则以多汁口感赢得市场青睐。
生长于高海拔的鹅蛋菌肉质饱满,低海拔的中华鹅膏虽其貌不扬却售价不菲,展现着独特的食用价值。
面对云南丰富的野生菌资源,2024年12月24日,西南林业大学食用菌现代产业学院成立,通过推动食用菌研发和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在食用菌领域的技术自主性和创新能力,旨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助力云南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这份山野馈赠持续滋养人们的品质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