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在6万多名球迷山呼海啸的加油声中,“苏超”第六轮南京队与苏州队的比赛正式打响。图为34号苗明(左二)在比赛中。
蟹塘里,苗父撑船,苗明播撒蟹食。
苗明正在观察蟹苗长势。
苗明在跟两个孩子玩耍。
李加俊和雨花台中学的学弟们合影留念。
6月21日,“苏超”常州队在雨中主场对阵南京队。赛场上,29号阮喆祥在赛场上奋力拼抢。
6月24日凌晨4时,苗明跟随父亲,为自家的近200亩蟹塘忙碌起来。只见他身着一件黑色T恤、一条黑色短裤,脚踩一双长筒胶鞋,丝毫看不出前几日,他刚刚为“苏超”南京队激战过。
从冷库搬运出作为蟹食的新鲜鱼料、前往蟹塘准备“营养餐”、下塘喂蟹、检测水质……这些,都需要苗家父子亲力亲为。
“忙时踢球,闲时养蟹。”苗明总是这样说。
蟹塘里,苗父撑船,苗明播撒蟹食,晨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随着夏季来临,蟹塘的工作往往在凌晨就要开始,早上9时,所有的喂食工作基本已经结束。
对于苗家来说,养蟹已经有了30多年的时间,蟹农一家怎么出了个球员?在苗明11岁那年,他通过选拔,加入了江苏舜天少年队,也是这样的一次机会,让原本忙于螃蟹养殖,无暇陪伴孩子成长的苗家父母,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条出路。
“他们觉得小时候给我的陪伴太少,对我有一些亏欠。自从我开始踢球以后,他们一直支持着我,希望我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苗明说。踢球、养蟹、陪伴家庭,现在,与父亲不同的是,苗明做到了“样样兼顾”。上午约10时,苗明完成了蟹塘的所有工作,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陪伴两个孩子的成长。
时间来到下午,当镜头从蟹塘转回城市,“苏超”南京队的阮喆祥和李加俊,都有一个同样的代名词:“足球青训”。不同的是,阮喆祥是一名青训教练,而李加俊正是从南京足球青训体系中,走出的“好苗子”。
当看到自己的教练变成了“苏超”赛场上万众瞩目的球员,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的足球小将们炸开了锅。
“教练,你上一场比赛是不是摔跤了?”“教练,你场上带球过人的动作能教教我吗?”“下次比赛是什么时候?我想去现场看你比赛!”……阮喆祥一出现在学校操场上,孩子们就围着他问个不停,最近,他为孩子们带回了不少“苏超”赛场上的切实经验。
“我的比赛孩子们都在看,重点场次我也会放在教室里,给他们讲讲我出球、停传球的感受,然后告诉他们在场上应该怎么做。”阮喆祥说,每天教学结束,他即刻开车前往南京队的训练场,往返奔波,阮喆祥觉得两者都很有意义,连路上的时间都变得快了起来。
操场的另一端,从南京市雨花台中学走出的杰出小将李加俊,因为最近火热出圈的“苏超”,被邀请回学校给学弟学妹们加油鼓劲。来到雨花台中学这片他曾经挥洒汗水的操场,他想起了2018年自己的一次受伤经历。
“当时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省长杯’比赛,原本以为能‘完美谢幕’,谁知发生了一些意外,导致我的锁骨骨折,遗憾收场。”李加俊回忆,为了能给自己一个完美的高中结局,他推迟了手术时间,最后打着石膏来到场边为队友们加油。好在,雨花台中学拿下了当年的冠军,他捧起的那座奖杯,至今还放在学校陈列室里展出。
“看人生匆匆,愿我们同享光荣,愿我们的梦永不落空……”7月5日晚,当“苏超”和赵传的演唱会同场上演,三位“苏超”南京队的球员,以不同的人生故事,走向同一片赛场,平凡的他们,共同创造出不平凡的一天。
文/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程锦欣 戚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