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手就位,天气挡不住“考证热”
夏练三伏,一场“迎着太阳飞”的“加试”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可
7月3日10时,气温已达35℃。建邺区江心洲中通金崴无人机训练基地依然繁忙。飞行训练场建在一片空旷草地,周围没有树荫和建筑遮挡,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中热浪翻滚,在场地走几步便浑身冒汗。而在简易遮阳棚中,10来名学员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无人机飞行训练。
“模拟考试现在开始!”随着电子音响起,一台一米多宽的无人机缓缓起飞,操作者是一名女学员,为避免太阳暴晒,她全副武装,头顶遮阳帽,身穿黑T恤,防晒袖套、墨镜、围脖全上阵,将上身裹得严严实实。在她的操作下,无人机稳稳当当地悬停在草坪上空,随后这台“大家伙”开始按照“8”字形轨迹流畅地绕桩飞行。在她身后,基地教练鲍书豪全神贯注地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面呈现着一个“8”字形飞行轨迹和实时飞行数据。鲍书豪一身白衣白裤,头戴网球帽,皮肤也已晒得黝黑。
“刚才方向有点偏,应该飞得再慢一点。”飞行结束后,鲍书豪指着电脑屏幕上的飞行轨迹对学员耐心讲解。在鲍书豪的电脑桌前,摆放着一只便携式风扇,脚边放着一瓶饮料,即便如此,在热浪和太阳的“烤”验下,他头发鬓角已经被汗水打湿,脖子、手背全是汗。
11时30分,3名学员的模拟考试训练全部完成,鲍书豪抖一抖湿透了的T恤,用纸巾擦擦汗,此时无人机表面已被晒得发烫。尽管面临高温天气,他的教学时间仍从9时30分持续到11时30分左右,下午由于天气太热,训练要避开酷暑,从16时30分开始一直到19时。
“这批学员已经练了一个月,本月7日就要考试,进度不能落下,必须做好最后冲刺。”鲍书豪坦言,飞行无小事,无人机练习不可能速成,所有学员拿证前都需要经历30—40天的刻苦训练,教练也必须全程全身心投入。
“光去年7月,我们基地就消耗了200箱左右的矿泉水。”江心洲中通金崴无人机训练基地相关负责人李琢告诉记者,夏季是一年中无人机培训热度最高的时段,也是训练最辛苦、最难熬的时候。一方面,随着学校放假,无人机培训报名人数增多,教学任务重,每个教练平均要带5名学生,基地在暑期最忙的时候有近60名学员同时开班培训,不得不额外调派人手。另一方面,教练和学员们必须忍受高温暴晒,长时间紧张训练更容易出现眼花、神经疲劳,考验耐心和毅力。
对于无人机飞手而言,高温是考试之外的一门“加试”。李琢表示,在职业无人机飞手执行测绘、勘探等任务时,常需要到山地、戈壁滩、沙漠、无人区甚至是高原雪山等地,面临高温、极寒等极端气候环境。在这些极端情况下用有限的时间完成任务,需要无人机飞手时刻保持沉着冷静,并具有强大的毅力以及责任心。“学员在高温下训练,更能磨炼冷静、沉着、稳重的心态,今后才能从容应对考场以及未来飞行任务中的各种复杂环境。”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考证热度持续上升,江心洲中通金崴无人机训练基地招收的学员越来越多,去年总数达到近400人,比2022年数量增加了近一倍。学员中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等学生群体是主力军,考证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或者更换求职赛道。李琢认为,目前国内无人机飞手就业前景广阔,据业内测算,我国现阶段无人机飞手人才缺口达100万,岗位涵盖农业植保、海洋测绘、地质勘探、电力巡检、山地运输等多个场景,未来考证热度可能还会持续提升。
下一篇:失联9人全部获救!重要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