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7月12日下午,著名作家胡学文携他的凤凰文学奖首奖作品、最新长篇小说《龙凤歌》亮相上海思南读书会,与评论家、《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诗人、评论家张定浩,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展开对谈。本次活动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龙凤歌》”为主题,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和思南公馆共同承办。
《龙凤歌》聚焦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细腻地描绘了从物质匮乏的20世纪到现实巨变的新世纪中,豆庄各色人物的生命境遇,思索乡土是如何随时代律动打开的。《龙凤歌》里,胡学文不再强调百年历史这样的浩阔之语,而是深入普通家庭,写出了几代人在时代长河里的心结与缘分。
故事的核心围绕朱灯、朱红这对性格迥异的龙凤胎兄妹展开。当年,他们的母亲马秋月因一匹枣红马与父亲朱光明结缘,诞下龙凤胎。朱灯性情温和,行事谨慎,以中专生身份实现“农转非”,此后仕途顺遂,从公办教师到县长秘书、报社主任;朱红性格刚毅,敢爱敢恨,在婚姻破裂后,毅然投身服装事业,并培养一双儿女成才。母亲马秋月则在儿女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典型中国式家长的期待和寄托。直到第三代长大成人,马秋月才从生命不息的长流中感受到释然和幸福。龙凤胎兄妹迥异的性格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反映了农村人后代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选择、坚守与命运流转。
“这是一部关于‘人’的小说,上半部以乡村为主、下半部转换到城市”,胡学文说,他从2022年开始写《龙凤歌》,写了3年完成。在他看来,很多前辈写过的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不少是关于乡土的,他希望自己的写作侧重点有所不同,除了写苦难与贫穷,他更侧重于写人的精神和乡村的文化特质。
黄德海评价说,《龙凤歌》反映了农村人世界观的缓慢改变,而在这缓慢改变的过程中,是农村和城市不断的交流。小说里的核心人物马秋月,虽然是一个农村人,但在精神上更像“豌豆公主”,她的精神上不能受到任何一点压力,脆弱、敏感、梦游。“这本书不能说是乡村小说,我甚至不愿意叫精神小说性质的小说,这是关于人的性格和命运交织的作品。这部作品使用了乡村和城市的材料,是关于人性情以及命运交织的作品。”
张定浩谈到,如果读者是长篇小说的长期读者,读这本书可能会觉得有点累,因为它没有很强烈的戏剧线索、情节线索,里面的故事写得很节制,甚至是“没头没尾”的。这种写法有非戏剧化色彩,不太强调戏剧化结构,同时也完全没有虚假感、显示出一种真实,使故事回到日常的朴素生活。慢慢读进去之后,读者也会慢慢进入更真实的现代农村的生活世界,这一点颇为特别。
原标题:《作家胡学文携《龙凤歌》做客上海,与评论家黄德海、张定浩共探“生命之歌”》
栏目主编:王一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栾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