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之下,用电负荷连创纪录。7月7日中午,安徽用电负荷6688万千瓦,刷新去年极值。
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当然是迎峰度夏的首要和核心任务。这需要发电侧各家发电企业“拼尽全力”,也需要电网侧的有序调度和稳定运行,以对故障零容忍态度以及快速响应的能力,确保居民用电稳定可靠。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不断重塑电力供需格局,千家万户也具备了参与迎峰度夏的机会与更多途径。今年夏天,我省开展“节电奖励”就是这样的尝试。
2025年刚一出梅,高温天气“起步即冲刺”,江淮大地持续处于炙烤之下,广德、灵璧等地频频拿下高温“全国第一”。
“你在空调房”的岁月静好,当然离不开一些人奋战在“高温桑拿天”的全力保障。但是,在这个能源大变革的时代,迎峰度夏也不再只是“别人的事”,同样也是一场需要每个人参与的“烤验”。
主力军+生力军
煤炭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安徽,各能源发电企业火力全开,全力确保电煤供应稳定。
“我们积极拓展煤炭多元化采购渠道,增加煤炭储备总量和稳定性。目前煤场储煤量为21.03万吨,可满足迎峰度夏期间一、二期三台机组21天发电需求。”由皖能集团和皖北煤电共同出资设立的钱营孜发电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听说,今年是公司3号机组首次迎峰度夏,为保证机组正常运行,他们制定了详细预案,组织多次设备调试和应急演练,为迎峰度夏电力供应提供可靠支撑。
同样,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作为安徽省属骨干能源企业,扛实扛牢能源保供主体责任,发挥能源保供主力军作用。
“我们坑口电厂,一般只需6个小时便可完成煤炭运输、装卸等工作,还是比较方便的,正常情况下,我们会保证7天的煤炭用量,考虑到迎峰度夏期间用电量增加,我们会储存20天的煤炭量。”淮河能源淮南潘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管理部党支部书记刘为展说,现在电厂有四台660兆瓦的机组,满负荷状态下,四台机组可发电264万千瓦时,基本满足日常用电需求。
据安徽省能源局统计,目前,各电厂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率总体达到83%,全省32家省调主力电厂存煤702.4万吨,可用天数达28.9天,远高于国家要求的不低于20天的标准。
迎战高温,煤电依然是主力,是保障电力稳定充足供应的“压舱石”。
但是,身处正在深刻变革的能源格局,生物质、风力、光伏发电也正在成为迎峰度夏发电侧的重要力量,是贡献度不断提升的“生力军”。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肥东县的合肥龙泉山环保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垃圾吊控室,工作人员正隔着透明玻璃熟练操作着控制手柄,操控悬挂在垃圾仓顶部的巨型抓斗,将垃圾精准投进焚烧炉内。
“这个抓斗一次性能抓起8吨至10吨的垃圾,每吨垃圾可发电530千瓦时,我们四台焚烧炉一天就能处理3000吨的生活垃圾,年处理垃圾约110万吨,年发电量4.7亿至4.8亿千瓦时。”合肥龙泉山环保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慈祥告诉记者。
目前,该公司的垃圾主要来自合肥的瑶海区、包河区和新站区,每天都有240车次至280车次的垃圾进入厂内,入厂垃圾量约3000吨。
“当前,公司内储存的垃圾有4万吨至5万吨,夏季气温高,垃圾可存放的时间有限,我们当下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将这些垃圾‘处理’掉,变成清洁的电力,让大家清凉度夏。”慈祥说。
以合肥市为例,目前合肥新能源总装机容量为624.34万千瓦,占地区电源总装机容量的54%,合肥成为全省首个新能源总装机规模突破600万千瓦的城市。7月8日12时,合肥地区新能源发电达360.2万千瓦,约占实时地区总负荷的27.43%。
顶着烈日“带电作业”
炎炎夏日,最怕的就是突然断电。为了保障电力有序供应,一批批供电检修人员冒着高温酷暑,为千家万户当起供电“守护者”。
在烈日的炙烤下身穿绝缘服、戴着绝缘手套,专注地进行作业,不一会儿就汗如雨下……近日,国网合肥供电公司服务指挥中心不停电作业一班工作负责人梅玉杰和同事一起顶着高温酷暑,在合肥市龙川路与北京路交口的一处电杆上开展带电作业。
“这几天,合肥持续高温,电力需求不断攀升,为进一步提升线路供电可靠性和自愈能力,我们采取带电作业的方式,配合检修班组完成10千伏龙川路东28线的配电自动化改造工作,整个改造工作至少花费4个小时。”梅玉杰说。
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用户无感知的状态下进行的,正常供电不受任何影响。
为确保电网的平稳运行,近期,合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统筹考虑电网安全和供电能力,密切监控电网运行情况,累计优化调整运行方式138处,电力调度、运维检修、市场营销等专业和全市四个分公司协同做好设备巡视工作,密切跟踪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问题隐患6处。
电网,是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6月下旬,位于庐江县郭河镇汤池大道和京台高速交叉口附近的安徽500千伏金牛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新增2000兆伏安的变电容量可满足合肥西南部2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至此,安徽电力建设公司今年承担的5项工程全部投运,新增变电容量7000兆伏安,线路长度294公里,为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激活”用户侧贡献
一面开源,一面节流。
每年迎峰度夏期间,各地都在积极倡导节约用电,今年,安徽的节电措施有了新招——用电价格调节。
近日,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潘集选煤厂中控室,屏幕上显示着从原煤入洗到产品装车的全流程画面。
“作为亚洲单体最大的中央型炼焦选煤厂,我们的用电规模比较庞大,一个月的电费有600万元至700万元,为减轻电网压力,我们采取错峰就谷的生产方式,同时制定用电精准考核、关键环节节能改造等措施,为企业降本增效。”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选煤公司潘集选煤厂机电副厂长王斌说。
夏季是能源消耗的高峰,节能需要全民参与。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印发了《安徽省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2025年版)》,丰富响应参与主体类型,除工商业用户外,引导居民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并适当提高补偿电价水平。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安徽首次开展居民“节电响应·皖美同行”活动,通过正向激励方式,鼓励居民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自愿节约用电,对于在响应时段内有效节约用电的居民用户,将按照3元/千瓦时的标准给予奖励。
普通居民如何参与活动并获得用电负荷补偿?安徽省能源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全省所有低压居民正常电力用户(包括使用个人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居民用户),均可通过“国网安徽电力”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供电营业厅等线上线下渠道报名参与。在今夏用电高峰时段,安徽省电力公司将根据全省电力供需形势,动态发布“节电响应”邀约时段。居民用户可在响应时段开始前,通过手机便捷确认是否参与当日的节电行动。同时在响应时段,通过关闭非必要高能耗用电设备(如电热水器、洗衣机、电视机、电脑等)或转移至用电低谷时段使用,合理优化家用电器设备功率(如冰箱、空调、电扇等),实现有效节电。
该负责人介绍,奖励金额将根据智能电表精准采集的数据计算得出,并在活动周期结束后10日内直接发放至用户电费账户。
此外,今年迎峰度夏前,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还对全市21家用户侧储能电站开展走访,了解电站满功率充放电能力、日充放电计划等情况,协助用户优化储能设备充电、放电时间,改变充电、放电模式,精准缓解部分区域电力设备重载现象。
据统计,合肥电网今夏用户侧储能设备实现了最大11.36万千瓦“削峰填谷”能力,创历史新高,为今夏城市平稳供电贡献了重要力量。
这场“高温大考”,不仅是对能源保供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全民节能意识的考验。
当千家万户的空调吹出清凉的风,当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万家灯火,我们每个人感受到的岁月静好,背后是一群人的全力付出,是社会治理的智慧。(记者 张彩莉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