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忘了以前是干嘛的
创始人
2025-07-12 08:01:26
0

(转自:浙江宣传)

最近,短视频平台上“差点忘了以前是干嘛的”系列火得令人猝不及防。有人摆着摊卖卤串,镜头一转间,回到重点大学毕业那一天;有人抱着孩子、蓬头垢面,BGM一响,少女时期青春洋溢的美照登场;还有人从医护工作者转行当货车司机,感慨“热爱不一定合适,生活总得继续”……

很多网友“惊掉下巴”的同时,也开启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以前是干嘛的”等回想,还有一些网友对当下产生了迷茫、焦虑的情绪。这看似不经意的表达,为何能引发如此汹涌的集体回响?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充满变化的人生?

网友展示自己的从前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人们步履匆匆时,总会不时回望来时路。抚今追昔的人多了,便诞生了这一条条网络热梗,掀起了一股股翻拍热潮。

有人跟风玩梗,试图展示曾经的“体面”。奔跑着生怕超时的外卖小哥,原来曾是晚会上落落大方的主持人;在团播镜头前跳舞的人,也可能曾是身姿矫健的运动员……他们当下大多从事世俗标准上看来不够“体面”、不够“稳定”的工作,却都有“拿得出手”的过去。

也有人用过往的明媚揶揄当下平淡的生活与当妈妈后“全天候带娃”的憔悴对比,曾经的自己活力四射、笑靥如花,或是有着当过律师等“纯纯大女主”的人生经历;而几年前还是“连头发丝都闪着光芒”的清秀少年,如今可能已是头发日益稀疏、体重稳步增长的中年人,眉眼间满是疲惫,只好自嘲“男人的花期真的很短”。

这些视频里的“反转人生”,让不少网友深感破防,有人感慨“简直是魔幻现实主义”,有人高呼“书白读了”,也有人质疑是“资本”操控“剧本”,是干扰年轻人职业选择的“流量游戏”。字里行间,多少带了点对“明珠蒙尘”的惋惜和对“时间能改变一切”的慨叹。于是,热热闹闹中、争争嚷嚷间,这个话题的热度越来越高……

网友对相关话题

的看法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热点让人眼花缭乱,一句“差点忘了以前是干嘛的”,缘何拨动了大家的心弦?

几十秒的视频画面里,“曾经的我”与“现在的我”形成强烈反差,这种身份对比带来的冲击感、割裂感是吸引受众眼球的“钩子”。比如,有传统意义上高学历、光鲜工作与自由职业、平凡岗位的对比;有“不识愁滋味”的少年阶段与“肩上担千斤”的中年阶段的对比;有“专业对口老本行”与“转行转得很彻底”之间的对比;有“职场精英”与“全职妈妈”的对比……这些反差往往遵循着“大起大落”的叙事结构,让人“猜到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尾”,制造出直观的反转冲击。

也有网友由此感受到了快节奏生活下的“恍惚”。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嵌入一个个明确的社会角色与身份标签,被各种责任、期待推着走,职业变化快、身份堆叠多,只顾得上应付“点状”的眼下,无暇回望从过去到现在的“线性”历程。

因此,当过往的记忆像“走马灯”一样闪过时,便容易产生“恍若隔世”之感,一些看似很遥远的过去,仔细想想也许就发生在几年前。此时的一句“差点忘了”,也许唤起了自己对时光飞逝而过的惋惜,也可能是对“糊里糊涂又过了几年”的百感交集。

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它暗合了很多人“理想与现实拉扯”的处境。短短视频,浓缩百态人生。翻看这些人生故事,不难发现“曾经”总是对应着可期的向上路径、向往的职业选择、意气风发的少年梦想等,而“现在”则多了几分与现实交手后的妥协、困于琐碎日常的无奈。虽说这些都是个体选择,能自洽便好,但现实中,经历了落差还能坦然自洽并非易事。看着视频,不禁让人联想到自己,由此形成情感共振。

图源:视觉中国

那么,从“差点忘了以前是干嘛的”引发的集体狂欢中,我们又能延伸出哪些思考?

这一话题刚火起来时,网友们分享了各种人生经历,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流动的可能性。但到了后期,热度、流量的“大头”却更多偏向于那些擦边博主、夜场人员,引得不少网友调侃“如今985男,不如酒吧舞男”“想换个小众点的赛道,却发现人已经满了”,也有人借机渲染“读书无用论”,鼓吹“捷径至上论”,甚至刻意制造“高学历不如高颜值”“努力十年不如直播一夜”等对立话题。

此类论调与内容,把多元的社会评价窄化为外貌、身材等浅显的维度,助长了浮躁的风气,更消解了脚踏实地、持久耕耘的意义。这种偏离主流价值的导向,难免会对年轻人的职业观、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值得我们在娱乐之外多几分警惕。

“差点忘了”系列也引发了关于“人才浪费”“教育贬值”等话题的讨论,可这类观点首先有个预设:人生就该像设定好的轨道,一路笔直轰鸣到终点才算“正确”。可是,在一切都加速迭代的今天,命运的轨道会不断分叉、交织,“流动”成了常态,“一条路走到底”并非唯一选择,也不一定是最优选。那句轻描淡写的“差点忘了以前是干嘛的”,未必都是失意的惘然,也可以是心境的释然。

人生海海,何必困在单一的剧本里?拥抱变化,允许“换乘”,乐于“刷新”,当我们在新的土壤里扎根生长、舒枝展叶,“忘了”恰恰说明新的篇章足够鲜活,这就足够了

或许有人正从事着与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或是正埋头于枯燥而繁重的岗位,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也曾怀疑:“以前学的、练的,是不是都白费了?”但人生之路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二选一,那些看似走远的“以前”,始终在以一种微不可察的方式,塑造着今天的你我。比如,当过老师的转行做销售,表达和控场能力都是绝佳优势;在急诊科练就的快速反应和抗压能力,能让一个新手主播在突发状况下稳住心态。

差点忘了以前是干嘛的的集体感慨,像是一次社会情绪的集中释放。有人自洽着寻了几分对当下的认同,有人遗憾着追忆往日的荣光。其实,来时路上流过的汗水、踏下的足痕不会消失,因为,就是它们使得我们成为我们。

本文播音:韩欣阅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疫苗接种实现“预防优于治疗”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随着我省进入持续高温的“三伏天”,部分中老年人及慢性病...
地头变课堂面对面传授技术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为进一步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北大荒农业股份青龙山分公司在...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黑...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债务企业名称:龙江县福山永杂粮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
首都机场临空区上半年营收超17...   本报记者 孟紫薇 通讯员 张凯欣  规模以上企业达562家,同比增长10.4%;营业收入1737...
旅途添新意 北京火车站成“会客... (来源:千龙网)候车旅客在北京站二层第八候车室南端弧形落地窗前休息今年暑运已过半,不少来京的细心旅客...
什么怪物让民主党议员集体“跑路...   距2026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尚有一年多时间,共和、民主两党均已盯上了“选区重新划分”这一“...
夏日送清凉 用关怀抵御高温“烤...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近日,驻津央企中国铁建大桥局上海G15公路项目部组织开展“夏日送...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 韩 昱  如果说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那么标准化就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这...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IPO网...   本报记者 熊 悦  继光大理财后,第二家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浮...
消息人士称特朗普计划最早下周与... 当地时间8月6日,据《纽约时报》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告知欧洲领导人,他计划最早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