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安徽读的大学,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上海。
前几年,曾经有过一篇很火的帖子,叫做《我用了十八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里面的大致内容是讲:对于大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很多日常平平无奇、唾手可得的东西,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可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得到。
帖子里的主人公,努力奋斗了18年,卷赢了身边无数的人,才能和周围的白领朋友们看起来没有什么差别,才能看起来平平无奇地和他们一起坐下来在咖啡店里喝一杯咖啡。
我并不是想说什么公不公平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对我来说,至少,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我想说的是,我也和帖子里的主人公一样,一直努力打拼了很多很多年,最终才成功站在这里。
对上海这个城市来说,几千万、上亿的房子都不稀奇,但对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最初那几十上百万的首付,也是难以承受之重。
我们最初在上海买的房子,便是没什么人看得上的“老破小”,选择的理由也没有别的,就是因为便宜,能买得起。
而这接近300万的“老破小”,对当时的我们来说依然还是需要努力跳一下才能够到的价格。
为了还房贷,为了孩子和父母,我们夫妻两个很努力很努力的过着每一天,挨过了每一个需要花钱的日子。
所幸的是我们撑下来了,每一个感觉都快过不下去的夜晚,我们全家一起努力互相成为对方的支点,一次又一次的熬了过来。
当房贷还完的那一刻,我们全家终于可以好好的放肆的吃顿好的了。餐厅的服务员并不知道我们的故事,对他们来说,我们只是他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无数客人中的一桌。
2024年我们决定换房,理由也与许多换房人差不多,孩子大了、工作太远、希望日子更好……
置换先得卖房,当时整体房地产市场给我的感觉还是偏冷的,不像我们最早买房的时候房东强势买家弱势。所幸的是上海市场在几个政策推动下,市场好了一阵,我们也是在这个时候成功卖掉了房子。
房子的价格算上房贷利息和之前投入的装修等等,基本没赚什么钱,和之前很多人“低进高出”的不能比。
在综合了上班距离、区域价格、学校配套等因素之后,我们将置换区域落在了闵行。
当时我们有两种想法,一是买一套稍微大点的二手房,二是买新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了不少房子,直到我们看到闵行某品牌房企的改善盘的时候,我们明显感受到,新房和二手房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即使买最小的户型,那也需要800万,从我们可以拿出的首付来看,我们可能再次背负高昂的房贷。
在我们的纠结中,第一批买完了,随后又开了第二批。
面对我的纠结和为难,我爱人和我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配得上这套房子。”
这句话让我回想起了过去在安徽读大学,然后一起来上海打拼,接着一直努力到现在的一切。是的,我们的付出,值得这样的回报,我们配得上这套房子!
于是我们最终选择买下这套房。
这套800万的房子,也许对上海这个城市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我们来说,这套房子是对我们全家人的努力的奖励。
编者评语
作为旁观者,当我们听到这位业主说出“我们配得上这套房子”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震撼。
我们从未想过,会有业主带着这样的心情坐在这里。也从未想过,他们会如此直白的与我们分享这一心情。
我们想,每个人年轻的时候,是否都会有过这样的感受。
也许,这样的购房者才是这个市场中最最中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