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报道 陈茂利 张硕 上海报道
“十分令人鼓舞的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内卷式’竞争对产业发展的严重影响,并正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纠偏。同时,正如协会一再呼吁的那样,汽车制造商应坚持长期主义,加强自律,维护产业的共同利益。”
7月11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行。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Sean Green)发表演讲。
《中国经营报》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高翔在演讲中以跨国车企视角深度剖析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的四大结构性挑战,并提出基于“创新与合作”的破局方案。
“承诺缩短对供应商的付款账期是积极的第一步。有言道,‘公平在,赛场兴’。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合作和切实的行动,可以建立牢固的共生关系,推动行业的持续繁荣。”高翔分享。
高翔特别提到,当前汽车产业到了“关键时刻”。电动化与智能网联的技术浪潮带来创新机遇的同时,地缘政治博弈、技术路线争议、行业“内卷”三大挑战正重塑产业格局。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高度活跃。但是,活跃的创新伴随着许多悬而未决的争议,而这些争议将对未来的政策方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未来哪条技术路线将成为主导?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增程式还是燃料电池技术?内燃机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监管政策落后于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本身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更高的安全和道德标准?这些争议反映了创新速度与系统就绪度之间的矛盾。”高翔分享。
对于当前汽车行业的“内卷式”竞争,高翔深有感触:“行业已广泛达成共识:内卷式竞争将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持续的‘价格战’已将行业盈利能力降至极低水平,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引发质量妥协,遏制创新(的危机),并最终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全球汽车行业面对的挑战,高翔呼吁,车企超越国界,进行全球合作。“作为一家深耕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坚信创新与合作是开启汽车产业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关键。”
“如今,全球化已进入合作与冲突并存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需要同时促进自由贸易和供应链韧性,这两者应该相互支撑,共同塑造既强调效率,又强调安全的新产业标准。”高翔表示。
高翔特别谈到了宝马对中欧关税的看法:“宝马集团致力于搭建欧洲,尤其是德国与中国之间的桥梁。我们的董事长齐普策一直积极倡导开放市场和多边主义。在近期的交流活动中,宝马一再强调反对单边关税措施的立场,包括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税。我们坚信,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而不是保护主义——是汽车产业长期繁荣的基础。”
就如何规避地缘政治可能会引发的供应链风险,高翔系统阐述了宝马“双向本地化”战略。“我们已在全球30多个城市建立了生产布局,其中沈阳是我们最大的生产基地。为了增强运营韧性,宝马一直在积极推动供应链的‘双向’本地化。一方面,我们通过促进全球供应商的本地化生产,在中国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培养中国供应商,不仅让他们在中国的供应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我们正在努力帮助他们扩大海外投资,成为我们全球供应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已成为我们在中国和欧洲的高压动力电池供应商。”
高翔还特别分享了宝马对“促进技术开放,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的思考:“目前,多种技术途径正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中展开竞争,尽管政策框架可以引导和加速技术发展,但市场力量最终将起决定作用。从宝马的角度来看,每条技术路径都有其独特的优点,适合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场景。因此,我们致力于采用多种技术路线来实现减碳。”
“在技术开放的基础上,中外企业应合作探索技术路径,利用互补优势推动协同创新和变革性突破。”高翔建议。
就协同创新,高翔分享了宝马与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远景动力在内的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案例:“宝马第六代电池采用最新的大圆柱电池技术,可将能量密度提高20%,续航里程增加30%,充电速度提高30%。通过整合宝马在电池配方方面的深厚专业知识以及合作伙伴的工业化能力,我们共同创造了领先的大圆柱电池,用于批量生产。”
这种“德国技术+中国制造”模式,也在智能座舱领域被复刻。“宝马正在与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和DeepSeek等中国创新生力军积极合作,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量身定制我们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高翔分享,“这种战略方针不仅履行了宝马本土合作创新的承诺,也是我们在充满活力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中巩固自身地位的努力。”
演讲尾声,高翔呼吁,企业共同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中国有句老话——‘独木不成林。’”高翔还分享了宝马的企业观:“宝马相信,未来的出行绝不是某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相互信任协作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我们致力于构建行业发展新愿景,共同打造一个更具韧性、更富竞争力、更加活力四射的全球汽车产业。”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