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今天要学钢琴,明天就改学滑雪,后天又想学围棋”“孩子特别喜欢轮滑老师,后来老师跳槽,他就嚷着不学了”……对于正在上兴趣班的孩子,很多家长表达了类似的困扰。如何帮助孩子改变“学东西三分钟热乎劲”的习惯,引导孩子把兴趣爱好长期维系下去?听听专家和家长的建议吧。
武先生 个体工商户 儿子9岁
“低成本体验”可帮助孩子区分“一时喜欢”
作为一位曾为孩子“三分钟热度”焦头烂额的家长,我深刻理解这种无奈。我儿子在5岁时迷上钢琴,半年后因练习枯燥想放弃;转而爱上轮滑,却因教练离职而“罢工”。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孩子的兴趣也许并非不稳定,而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是天性,但真正的兴趣需要时间验证。我儿子最初学钢琴时,我参考了专家建议,先带他多次接触钢琴——在琴行自由弹奏、观看音乐会动画片,甚至用卡通主题曲激发兴趣。这种“低成本体验”帮助他区分“一时喜欢”与“持续热情”。因此,我建议不急于报班,先通过轻松的方式让孩子接触,观察他的真实反应。
在他学轮滑时,我将目标拆解为“站稳—滑行5米—绕桩”,每完成一个阶段就在家庭群直播“颁奖”,甚至把他的“轮滑进阶表”贴在冰箱上。当他因教练离开而沮丧时,我联系新教练录制鼓励视频,并安排他与老教练线上“重逢”,重建情感联结。
孩子兴趣的波动是正常的,当他因挫折想放弃时,我并未强迫他继续,而是允许他“暂停”,同时通过其他方式保持接触,就这样,一段时间后,他往往会主动重拾兴趣,且心态更放松。如今,我儿子的轮滑已坚持两年,虽未成为“冠军”,但他学会了在跌倒后笑着爬起,并主动教我如何刹车——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成长呢?
张女士 公司会计 女儿10岁
坚持不容易,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增加乐趣
我觉得兴趣班不光是一项对孩子的考验,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先不说陪伴,单说接送孩子上下课就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孩子小的时候,我带孩子体验过不少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很多时候都是孩子喜欢这个老师就吵着让我给她报名。像游泳、口才、围棋、钢琴等等,最后坚持下来的没几个,一直坚持的就是围棋了。
就拿孩子的围棋课来说,最开始她也是喜欢给她上课的女教练,说要一直跟着教练学习,报名之后,她学了没多久,新鲜劲儿还没过的时候,总是找我跟她爸爸陪着下棋。看在她刚开始的份上,我俩会故意输上几盘,鼓舞一下孩子的士气,孩子也很开心。这个方法很好地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因频繁输棋而产生挫败感。不过,这个阶段过了之后,我和她爸就真的下不过孩子了。这时候,孩子学的东西也越来越难,她就有点懈怠了,也不吵吵着上围棋课了,这时候我觉得孩子对围棋的态度滑坡了。很多家长这时候可能会说,让她跟电脑下呗,解放了家长。其实这是家长们偷懒的法子,反而会导致孩子对围棋越来越没兴趣。
虽然现在我下不过女儿,但我依然会跟女儿下棋,我也会拜女儿为师,让她教我,有时候再跟孩子创作个小游戏,孩子很喜欢,这也成了我们愉快的亲子时光。每次上课前我也会提前提醒孩子说今天有围棋课,并且在无意中帮她回忆下上节课的内容,让孩子保证良好的上课状态。现在,孩子已经没有畏难情绪了,遇到问题也相信自己能解决,她很享受上课的时光。
胡先生 摄影师 儿子9岁
孩子在“度过新鲜期”后,家长要多陪伴多鼓励
我家孩子好奇心旺盛,看到什么都想学,可每次都是三分钟热乎劲。看到同学弹钢琴他吵着要学,果没两周就放弃了;又嚷着学画画,没画几幅也没了兴致。我觉得不能任由他耍性子,要引导他把兴趣长期维系下去。
当孩子表示对足球产生兴趣时,我没有立刻给他报班,而是先和他一起观看足球比赛,分享进球的精彩瞬间,激发他对足球持续的热爱。之后,我带他去足球场体验,让他感受在绿茵场上奔跑、踢球的快乐。当他表现出积极态度后,我才给他报了足球训练班。
在训练过程中,孩子难免遇到挫折,比如踢球总踢不准、进不了主力名单之类。他有些灰心,又想打退堂鼓,但我不断鼓励他,陪他一起分析原因,晚上和周末还和他一起练习。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帮他制定了阶段性小目标,每达成一个目标,就给他一个小奖励,让他获得成就感。
随着训练的深入,孩子在球队里交到好朋友,还参加了几次小型比赛,在团队氛围和比赛激励下,他对足球的热情愈发高涨,如今坚持学习足球两年多,不仅球技进步,还学会坚持和正确面对困难。小孩兴趣易变是正常的,家长要耐心引导,陪他们度过新鲜期,在遇到困难时多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把兴趣长期维系下去。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儿童中心副研究员 李杨
给孩子多一点选择,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根据人和环境交互作用,兴趣可以分为情境兴趣和个体兴趣两类。当环境中的某些条件特点吸引孩子的时候会产生情境兴趣,比如孩子喜欢这个环境,觉得学习内容有意思,或者师生关系很好,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兴趣选择,情境兴趣是个体兴趣产生的基础。个体兴趣相对来说不那么受环境因素影响,是一种相对稳定持久、与特定主题和领域相关的个人倾向和偏好,往往出于内部的动机。
兴趣的早期表现于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上,学习时有积极的情绪。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后,知识储备、学习目标、学习动机、评价标准以及价值体系等因素都会深刻影响兴趣的持久发展,还和孩子的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自我目标设定、自我调节能力等高级心理活动有关系。家长表扬孩子的方法原则也很重要,比如注重精神不重物质,注重表扬过程不重结果,态度要真诚,适可而止等等。
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受很多外部因素影响,对兴趣的深入程度会有改变。
当孩子面临新的学习内容时,他会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判断,如果发现新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系,会形成一种任务感,愿意积极地投入其中,比较容易形成兴趣。当新任务和以前的知识经验挂不上钩,超过认知范围时,他就很难投入,不利于接下来的学习。孩子的已有知识越丰富,对兴趣的背景信息了解越多,越容易胜任任务,产生自信心。
家长想深入发展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一是需要孩子调整自身的成就目标。成就目标包括两种:单纯为了获得好结果的是成绩目标;为了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更注重过程的提高叫学习目标。成就目标的不同性直接决定孩子学习的方式与水平,影响其在面对困难时的精神状态。追求学习目标的孩子为了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会追求相对有挑战性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到新知识、取得进步,会更有成就感、更有兴趣,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解决。
如果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孩子学习只是为了成功,在选择学习任务时要么会选择容易一点的,要么选择一些别人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想获得成就感。实际上选的太难他自己也完成不了,容易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形成,而且学的时候注意力更多关注在结果上,体会不到学习过程的乐趣。
除了目标因素外,还要看评价标准,只有把外在评价变成自己认同的行为,或是情感上的参照物,才能对兴趣的持久发展产生正向影响。
有研究发现,家长给孩子分配兴趣任务时,如果让孩子多一点选择,更好发挥自主性,更有利于完成任务。因为这是孩子自己想做的,而且有选择机会,情绪会比较积极,也体现家长对孩子的尊重。
影响兴趣深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价值观。孩子通常对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感兴趣,愿意投入其中,遇到困难也会愿意想办法克服。价值观会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所以家长要注意跟孩子在一起时的所作所为,让孩子以积极视角理解国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长期发展动力。
最后,如果孩子学习到的知识能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在某个领域里得到创造性应用,会产生成就感,这种情绪信念会保证兴趣进一步发展,所以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本报记者 任洁 周美玉 杨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