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通讯员 刘佳怡 闫逸飞)聆听英雄故事,追寻红色记忆。近日,河南师范大学红色故事采风团怀揣着崇敬之心,走进新乡市卫滨区自由街404号锦绣小区,看望探访抗战老英雄。实践团成员分为两组,分别对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英雄张群堂老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英雄贾少武老人进行探访,面对面聆听革命前辈的峥嵘岁月与赤诚情怀。
红色故事采风团第一小组成员在采访张群堂老英雄的过程中得知,张群堂老人生于1929年,8岁时便加入了抗日儿童团。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跟随母亲在军营村一边上学,一边积极参加抗日游击活动。1944年,张群堂在老乡的介绍下进入纺织厂成为工人,他不仅学会了纺织技术,还把织成品全部送往抗日前线。张群堂将自己获得的奖章向实践团成员们一一展示,珍藏的勋章,无声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认真记录,无不被老英雄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壮举所震撼。
张群堂老人向实践团成员们展示自己获得的奖章。魏天航/摄第二小组的成员们围坐在贾少武老英雄身旁,他的家中简朴而整洁。贾少武深情回忆了响应祖国号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豪迈,当他谈起那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眼神依然锐利而坚定。他动情地讲述着当年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战友们并肩作战、英勇对抗敌军的经历,那些关于隐蔽行军、巧妙伏击的生动细节。从1950年底到达朝鲜,至1954年的四年时间里,他作为高射炮兵,主要负责掩护部队作战,掩护交通运输线,抗击“联合国军”的突袭。
“志愿军为躲避敌军,白天不运输,晚上运输物资时也不开车灯,只能‘瞪着眼悄悄地开’。尽管作战条件艰苦,但志愿军最终克服层层阻力,完成了每一次的运输项目。”贾少武告诉实践团成员。
两位老英雄不仅回顾峥嵘岁月,更以肺腑之言深情寄语青年。“幸福生活是先烈用命换来的,要珍惜,更要奋斗!”张群堂语重心长。
张群堂老人与前来探访的河南师范大学实践团成员合影。魏天航/摄朴实而铿锵的话语,如洪钟大吕,震撼着年轻学子的心灵。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每一句嘱托,积极提问,表达由衷敬意。“从老前辈身上汲取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信仰的光芒与责任的重量,这种震撼远胜书本。”实践团成员张夏溪感慨道。
河南师范大学红韵之声朗诵团党支部书记高坤说,“新声力量 挺膺担当”红色故事采风团通过沉浸式访谈,挖掘英雄事迹,推动红色精神在青年群体中薪火相传,为新时代青年注入精神动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