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狄辉
年龄:68岁
绝招:他用几十万张照片定格鸟类最美瞬间,镜头外他还是一位生态守护者。
朝阳区太阳宫有位68岁的“打鸟”达人——狄辉,8年间,他的“打鸟”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珍藏了几十万张摄影作品,记录了300余种鸟类,其中不乏大鸨、黑鹳、丹顶鹤、赤腹鹰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通过“打鸟”,他不仅发现了鸟类世界的精彩,也走上了爱鸟护鸟之路。
清晨四五点钟,狄辉带着摄影装备来到家附近的太阳宫公园湖边。他摆好三脚架,调整好相机镜头,聚精会神地盯着伫立在水中的苍鹭。无论严寒酷暑,他经常一拍就是三四个小时,至今已拍摄了几十万张照片。“打鸟”让狄辉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他说:“我有时甚至能从鸟的瞳孔里看到自己。”
尽管乐趣无穷,但“打鸟”并非易事,鸟的状态动作、摄影师的快速反应、相机的适配程度等细节都会影响“打鸟”的成功率。8年以来,狄辉对镜头捕捉到的“意外之喜”如数家珍。他打开手机相册,兴奋地介绍起5月在太阳宫公园拍摄的一组照片——一只苍鹭在湖面上振翅欲飞,嘴里叼着两条红鱼。“这是我今年最难忘、最惊喜的照片,当苍鹭扎进水里时,我还不以为然,结果它一出水,我看到它同时抓了两条鱼,还带起来飞了一段,这种场景太难得了,我用上百张照片记录下了全过程。”狄辉说。
狄辉几乎天天去太阳宫公园,“太阳宫公园的‘打鸟’特色,是能拍到鸬鹚、苍鹭等鸟类叼着红鱼的照片,观赏性强,成功率也高。现在,每天早上都有几十人来这儿‘打鸟’,甚至有专门从天津、河北赶来的爱好者。”
2017年,狄辉退休后不久,在一位老战友的带领下开始“打鸟”,一坚持就是8年。“打鸟”途中,他与鸟友们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劝导过捞鱼偷鱼的游客,也阻止过用石块打鸟的孩童。狄辉说:“我们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小事,与大家一起维护环境。我顶多算个鸟类的‘瞭望岗’,在现场观察并收集许多鸟类的一手资料,没做什么特别突出的事。”通过“打鸟”,他对鸟类有了更多了解。8年来,他积累了不少鸟类知识和拍摄技巧。不同时节会拍摄到不同的鸟类,以及它们繁殖、育雏、换羽、迁徙等过程。狄辉说,有些迁徙的鸟会每年在同一时段出现在同一个地点,第二年再看到它们,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样亲切。
实习记者 侯国棣
受访者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