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在银行与地产板块的强劲推动下重返3500点关口。上证指数上涨0.48%,盘中一度冲高至3526.59点,刷新年内峰值;两市成交额达1494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小幅缩量110亿元。超2900只个股上涨,主力资金虽净流出192亿元,但小单资金逆势净流入256亿元,显示散户参与热情高涨。
银行股创历史新高,低估值资产成避风港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股价全线刷新历史纪录,其中工商银行单日大涨2.93%,民生银行涨幅超5%。今年以来,银行板块以18.38%的涨幅领跑申万一级行业,超额收益超越大盘14个百分点,中证银行指数累计涨幅高达60.79%,甚至跑赢同期黄金与纳斯达克100指数。
事实上,这并非A股独有的现象,全球银行股都在创新高。2024年至今,全球、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中国香港银行指数分别上涨52%、49%、65%、53%、59%、88%,当前均已逼近或超过2010年以来新高,且相对于大盘指数均跑出超额收益。
有分析指出,这一现象的背后首先是全球宏观环境的共性。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低增长时代、政策和地缘不确定性加剧,银行作为盈利稳定、分红可持续的“确定性资产”获得价值重估。此外,由于2022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进入加息周期,叠加特别的业务模式和股东回报形式,海外银行兼具高股东回报和成长性。
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荒”推动资金涌向高股息资产。渣打银行策略师王昕杰指出,银行股兼具分红确定性与防御属性,成为配置型资金的“压舱石”。不过,随着中证银行指数逼近2007年历史高点,部分投资者开始警惕估值高位风险。
政策预期点燃地产链,保障房建设激活板块
房地产板块午后爆发,单日涨幅高达3.21%,成为最大亮点。渝开发斩获4连板,华夏幸福、深深房A等十余只个股涨停,新城控股、荣盛发展跟涨超5%。政策利好成为核心催化剂——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叠加暑期购房旺季预期,市场对地产链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更深层动力来自城镇化新政。国家发改委近期提出以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存量房回收,扩大农业转移人口保障性住房供给。住建部调研组亦赴广东、浙江督导“稳定预期、激活需求”,释放政策托底信号。在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推进及6月CPI同比转正背景下,地产板块的“困境反转”逻辑获资金认可,单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5.3亿元。
机构预判后市:科技与周期或轮动
随着沪指成功站上3500点,市场目光转向后市走向。各大券商机构普遍认为,业绩确定性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关注点,而科技与周期板块有望呈现轮动格局。
东吴证券分析指出,当前市场的上行主要依赖银行、基建等权重股的支撑,科技与券商等更具进攻性的板块表现相对滞后。该机构提醒,若市场成交量无法温和放大至1.6万亿元以上,指数在3500点上方持续站稳将面临挑战。与此同时,银华基金也表达了类似关切,认为临近中报密集披露期,那些基本面改善幅度有限或不及预期的行业可能面临压力,资金将进一步向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领域聚焦。
在结构性机会的把握上,长城证券提出了“双轮驱动”的展望。该机构认为,由“反内卷”政策驱动的基本面改善型周期股,与受益于产业趋势的科技成长股,将共同构成后市的主要脉络。具体来看,光伏玻璃等部分前期承压板块已显现触底迹象,而固态电池、创新药等正处于产业技术转折点的领域同样蕴含机遇。太平洋证券则补充称,考虑到累积涨幅和宏观变量的影响,短期市场可能呈现“进二退一”的震荡上行态势,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是需要密切跟踪的关键变量。
行业配置层面,除了前述的周期与科技主线,智慧物流和证券业的修复潜力也受到机构关注。东吴证券在另一份报告中强调,人工智能正持续驱动无人叉车技术升级(目前渗透率仅1.66%),杭叉集团、安徽合力等龙头企业正加速布局全链路智能物流解决方案,该领域增长空间广阔。民生证券则对券商板块表示乐观,预计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及投资环境改善,券商二季度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有望达到30%,同时随着IPO审核重启步入常态化,投行业务也将重回增长通道,为板块提供修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