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景德镇市全年接待游客超6000万人次,增长10.3%;旅游收入753亿元,增长6.3%;人均旅游支出1200元左右。我市同期接待游客2167万人次,增长18.77%;游客总花费108.5亿元,增长21.29%;游客人均消费500元左右。差距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利用假期赴景德镇旅游之机,开展了一次体验式调研。
“吃”:既要好吃,也要好看
先说体验:香辣四溢的赣味表达。景德镇的美食独具地方特色,招牌小黄鱼、“人气担当”冷粉、街边名小吃江西辣鸡脚、特色肉饼瓦罐汤等都让人大呼过瘾、回味无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再说思考:景德镇人均餐饮消费水平并不高,当地特色小吃不仅品种繁多,而且保留了赣菜的醇厚和好辣的特点。反观我市,特色小吃在数量、品质和文化底蕴上并不逊色,但分布零散,在“好看”与“创新”上有短板。
几点建议:一是打造美食集聚区,依托花月荟等街区集中本地特色小吃,强化品质管控;二是推动餐饮创新,从药王文化、耀瓷文化中汲取灵感,推出兼具口味、颜值与社交属性的产品;三是加强新媒体宣传,用高级感与烟火气兼具的内容打造“爆点”美食IP。
“住”:既要舒适,也要内涵
先说体验:青瓦白墙的陶韵栖居。景德镇民宿选址多在景色优美或文化底蕴深厚区域,设计融合陶瓷文化与现代简约风,呼应徽派建筑,搭配原木家具、书画及陶瓷摆件,氛围典雅,且配备投屏电视、感应灯带等现代设施,兼顾特色与舒适。
再说思考:住宿是否便利舒适直接影响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意愿。我市住宿以城区酒店为主,设施完善但同质化严重,文化元素不足;民宿季节性强,体验感还有待提升。
几点建议:一是城区酒店、宾馆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文化元素,如布置体现药王文化、耀瓷文化等主题客房,提供本地特色餐饮和文化体验活动。二要鼓励各景区周边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产业,突出不同主题,依托自然风光或人文资源,增强入住体验。
行:既要便捷,也要有趣
先说体验:走走停停的惬意骑行。景德镇道路较窄、景点间距近、地势平,电瓶车租赁点分布广泛且价格实惠,成为众多游客游览的首选。这种出行方式不仅消除了堵车的烦恼,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由停留与探索,为旅行增添更多乐趣。
再说思考:对比景德镇,我市各景点之间距离相对较远,地形复杂,散客游玩多以自驾为主。有博主在抖音平台分享从西安到陈炉古镇旅游的交通体验,先乘坐火车到铜川东站,后打车到陈炉,返程乘坐公交车到涵洞口,再乘公交车到铜川东站返回西安,在交通上花了近4个小时,说明我们的旅游交通衔接仍存在堵点。
几点建议:一是优化公交线路,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出行需求,科学设计旅游公交线路。二是发展个性化出行定制服务,如推出便捷自驾租车、景点直达网约车、预约接送服务等。三是加强景区与景区、景区与城区之间的交通接驳,设计针对散客的多样化旅游线路,提供景点、餐饮、住宿无缝衔接的出行体验。
游:既要出片,也要深度
先说体验:景瓷交织的火热打卡。来到瑶里古镇,清澈见底的瑶河穿镇而过,连绵起伏的青山云雾缭绕,古老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而进入三宝村则又是一个被陶瓷艺术浸润的新世界,曾经的小村落如今已华丽转身为充满魅力的陶瓷艺术聚落,“网红”打卡地“受气瓶”就“驻扎”于此,引得大量游客纷纷前来拍照留念。
再说思考:对于绝大多数的短途旅游而言,“特种兵式旅游”或者说“打卡式旅游”已成为趋势。与景德镇不同,我市的景区文化类型是多样化的,很难说用某一种文化来统一打造,但也提供了更多的创意空间。
几点建议:一要营造整体氛围。结合城市公共景观的打造和维护,在城市主要出入口、主街道和景区周边布置具有特色的景观装饰,增强视觉冲击力。二要细化景点设计,围绕景区文化主题,谋划有特色有深度有新意的打卡点,比如我们的“摸摸爷”“倒流壶”等。三要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精准推送景点特色和游玩攻略,帮助游客更好规划行程,提升旅游体验。
购:既要好价,也要品质
先说体验:琳琅满目的文创精品。在景德镇,陶瓷艺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来到雕塑瓷厂,沿街店铺密密麻麻,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瓷制品。而陶溪川文创街区则是高端陶艺文创和青年艺术家的聚集地;夜晚的陶溪川市集热闹非凡,各类学生手绘摆件备受青睐。
再说思考:景德镇的文创产品,真正实现了不同年龄群体、不同消费层次的全覆盖,这得益于完整的陶瓷产业链条,2024年,景德镇陶瓷产业产值939亿元。对比之下,近年来,我市的旅游文创产品也随着中医药产业、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而逐渐丰富,但产业规模还是较小,发展空间巨大。
几点建议:一要丰富文创产品供给。要从做优平价产品入手,以高性价比的装饰品、日用瓷打开市场。二要持续创新,我市耀州窑文创园的一些陶瓷艺术家已经实现了耀州瓷花纹图案的个性定制,排单爆满,这就是文创产品创新的成功案例。三要借鉴景德镇设立文创街区,以摆摊、集市的模式,充分利用我市闲置工业遗址,例如在耀县水泥厂工业遗址中打造一片特色文创街区,激发文创产业活力,形成正向循环。
娱:既要快乐,也要收获
先说体验:手作匠艺的沉浸体验。此行最为惊喜与赞叹的是景德镇陶瓷艺术随时随地的可感可及。游客可观看匠人拉坯、描摹,还能亲自创作,在洁白的坯体上尽情发挥想象,釉下彩的色料经高温烧制后会发生变化,绘制时的色彩与最终成品会有所不同,但也正因这份未知,成为景德镇陶艺制作的独特魅力。
再说思考:耀州窑作为北方青瓷的代表,炉火绵延1400余年,艺术成分上南北虽各有特色,但在陶艺体验上还是有很多共同点。近年来,我们依托文化基地、陶瓷企业和瓷坊等虽增加了陶艺体验场所,但普及度与便利度还有待提升。
几点建议:一要让文化体验更加可感可及。在城市公共空间和景区探索设立更多的文化体验项目,如非遗技艺体验、陶艺体验等。二要借鉴景德镇模式,先让游客完成拉坯、绘画等环节,后续由瓷坊烧制邮寄,形成产业闭环;三要创新开发体验项目。我们有药王孙思邈传说故事、孟姜女传说、杨六郎守金锁关故事,这些文化IP能不能在相应景区形成体验式、沉浸式的文旅项目,值得探索。
景德镇陶瓷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千年陶瓷文化的赋能和当下产城融合共生的协同。随着我市文旅产业全链条升级,未来的体验感,将会以更加超值的形式回馈给游客,铜川文旅值得期待。(作者为市政府研究室经济科副科长)
上一篇:尚潇潇:堵漏建制助企发展
下一篇:杜晓敏:让每项工作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