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22处流动销售点位,均已清理处置——针对超标电动自行车销售问题,北京市有关部门主动出击,严查“源头改装”、非正规渠道销售等行为,全力刹住“狂飙”的电动自行车。
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这一大众交通工具满足着很多家庭接送孩子、上班、买菜等“刚需”,还关系着快递员、外卖员等群体的生计。电动自行车“劳苦功高”,但非法改装、违规行驶等安全问题也客观存在。也正因此,强制性“国标”在电动机性能、防篡改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出于一己之私提供“解限速”等非法改装服务,个别厂商更是直接在出厂时进行“源头改装”,尺寸、重量、功率、速度全部超过标准要求,并进行“游击队”式销售。此风不刹,城市电动自行车治理或将功亏一篑。这个意义上,相关部门针对不法商家雷霆出击,十分必要。
管好电动自行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流通销售、通行秩序、停放充电、拆解回收等多个方面。着眼于此,北京坚持全链条发力,在全国率先要求生产企业将车辆车架号逐车录入系统,未录入车辆禁止在京登记上牌;创新非现场执法,综合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发现违法行为,通过短信通知当事人接受处罚;推动加强行业监管,会同网信、商务部门共同督促外卖、即时配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多管齐下、有堵有疏,在有效节约管理成本的同时,也让监管效能明显提升。
拉紧狂飙“电驴”的缰绳,一些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前段时间,全国多地夜间“炸街”的“鬼火少年”引发关注。经调查发现,这些青少年之所以热衷于此,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参与者可以用飙车炸街、竞速炫技的方式来兑现流量利益。如此一来,不少青少年将改装电动自行车当作“时尚”,滋生出大量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源头上对超标电动车“斩草除根”,既需要线下执法,也需要线上配合,对电商、社交等平台上相关违法内容加大清理力度。唯有全社会形成正确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共识,方能真正将这一交通工具管好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