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今天(7月9日)下午,伴随着提示音,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远程实时监管平台大屏幕上弹出一条安全警示信息,点开后,是一位身着白色T恤的驾驶员正在进行叉车作业的画面,他的身体被红色框圈住,提醒监管人员他没有系上安全带。
监管人员立即喊话,督促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并责成驾驶员所属企业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企业承诺立即整改,并在限期内提交整改和教育培训的记录,整个过程均在线上完成。
监控画面。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智慧电梯平台建设的经验正在其他高风险特种设备应用领域推广,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例如叉车、观光车)等特种设备已开展“智慧监管”试点。
其实,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全风险很高。
2024年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总量达795476台(套),其中在用特种设备704901台(套),在用设备中,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有118892辆。2024年,上海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15起(均为一般事故),死亡5人,受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955.2万元,其中,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9起,死亡2人,受伤9人。主要原因是使用单位未认真履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现场安全管理缺失;场内机动车辆司机违章作业、倒车作业时未及时观察后方、下坡时操作不当、货物绑扎不牢;进入作业现场的其他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高风险特种设备的监管,然而,传统的特种设备监管模式有一大痛点,就是监管的覆盖面不够广、发现问题不够及时,监管往往滞后于问题。以往,监管部门一般通过加强监督抽查的频次、针对性等方法来解决,但均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以叉车为例,一些“老油条”司机平时存在不系安全带、单车握方向盘、边抽烟边开等违规违章操作,但只要监管人员来检查,就摆出一副“模范”的样子,难抓现行。
针对这种情况,“智慧监管”能有效提升监管效率。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于凯介绍,徐汇区目前注册登记、日常使用均在徐汇区内的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有53台,已全部加装远程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无权限驾驶、未佩戴安全带、超速行驶、视线被阻挡时驾驶等高风险行为以及乘客乘坐状态等情况,已监测发现627条不规范操作、不文明行为并发出警示,12家企业的15名作业人员已被要求“回炉”考试学习。
不仅能“盯”司机,远程监测装置还能及时察觉乘客的异常行为。据透露,上海宜家家居有限公司的6台叉车和徐汇滨江的4辆观光车均纳入了“智慧监管”平台。徐汇滨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节假日人群密集,观光车行驶时,司机要集中注意力在路况和行人上,有时候,一些乘客未有效佩戴安全带或将头、手脚伸到车外,司机管不过来,这时远程监测装置就能及时发现并提醒司机。
叉车加装远程监测设备。
西岸滨江观光车加装远程监测设备。
远程监测装置运维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智慧监管”能力也会不断提升,以后司机犯困打哈欠、眼皮打架,也能马上识别并发出警告。
由于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加装远程监测装置并非强制要求,企业“自掏腰包”有没有积极性?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乐观。据了解,已有多家药品物流企业、电商平台仓库主动在其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上加装了远程监测装置,主要用于统计分析物流信息,更加精准地规划设置行驶路线,从而缩减人力、车辆等方面的开支。在此基础上,批量增设安全监管功能的成本比单独安装低了不少,而且企业也能降低事故率,因此有动力增加相关投入。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依托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上海)建设,正推动其他特种设备领域的监管工作“智慧”起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田义龙介绍,上海正在欢乐谷试点,将53台大型游乐设施纳入智慧监管体系,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合作研发了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安全监测系统,今年将试点安装50台,通过科技手段消除司机作业盲区。
原标题:《“老油条”平时不系安全带监管时系,上海特种设备试点智慧监管抓现行》
题图来源:陈玺撼摄 图片来源:徐汇区市场监管局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
下一篇:三晋真情洒青湖 亮剑之师再扬帆